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5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5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

《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

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

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注】①赪:chēng,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 乃易其弊.衣弊:破旧B.女觉遽.反遽:急忙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B.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C.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D.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分)(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分)(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8.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10.根据要求补写出空缺部分。

(1) 杜牧在《阿房宫赋》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

(2分)(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 杜牧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

(4分)(4)《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分)(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分)(6)《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鸟奋飞时激水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句子是:,。

(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23分)两个感恩节①的绅士欧•亨利①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

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②皮特一点儿也不饿。

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

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

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③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

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

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

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④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

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⑤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⑥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⑦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

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式眼镜。

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⑧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⑨“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

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

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⑩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

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

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

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

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象音乐一般美妙。

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

细雪落到斯塔弗·皮特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

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

⑾斯塔弗·皮特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