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教育、科研、管理、新闻等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市场开发、新闻传播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进取,具有为人民服务和振兴祖国体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独立承担本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工作及研究中的文字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问题的能力;
5、了解体育知识,至少熟悉1项运动项目;
6、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专业方向
1、体育社会学
2、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3、体育公共管理
4、体育运动心理学
5、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6、体育新闻传播
7、体育信息分析技术与方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研究生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6学分(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至少8学分,专业课至少8学分),非学位课至少8学分。
(选修课一般16学时为1学分)
(二)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1、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2、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
3、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2门主干课程。
(三)留学生免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修《体育基本理论》,外国语必修《汉语》,且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汉语通级考试。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选修课程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准备好专业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和实践,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和预答辩,督促、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4、各教研室可成立由3—5名研究生导师构成的导师组。
导师组在教研室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
5、开学一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和导师互选工作,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部备案。
6、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开题工作。
在论文开题前,要完成至少一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教研室组织进行,第一次开题未经过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经过者须重新选题,第三次开题仍未经过者,应延期毕业。
开题结果上报研究生部备案。
7、第六学期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
学位论文题目须与开题题目基本一致,否则不予安排答辩。
六、实践活动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从事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辅导;参加教研室业务进修学习;协助导师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
在第二年,安排4—6周的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教研室建设工作;参加校内外社团
工作和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等。
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由教研室统一安排。
教研室对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课程安排上报系、教务处审批,并报研究生部备案。
七、学术活动
1、研究生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应是文献综述或开题的核心部分;
2、选读相应研究方向的著作和文献,有较详细的读书笔记或书评,并写出相应的至少二篇专题研究报告(至少3000字/篇),由导师做出评语,这两部分将做为专业课成绩的一部分。
八、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一年半,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时,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工作由教研室组织导师进行;考核结果上报研究生部备案。
考核内容: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参与研究生部活动情况等。
考核方法:研究生对自己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发表论文情况做出全面总结,将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和发表论文,由导师做出评语后报到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做出综合评价,实行选优汰劣的分流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九、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1、学位课程(必修和限制选修课程)一律采取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75分为及格;凡学位课考试有两门(含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