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

肾阻断时间≤40min
重要脏器循环阻断时限(min)
37℃ 28~32℃ 25℃
大脑 脊髓 肾 肝
3
30~40 20
8 30~45
60 60
14~15
(2)创伤大、失血多的手术 (3)控制高热:甲亢危象、恶性高热 (4)脑复苏
低温的程度
1、浅低温: 34~30℃ 2、中低温: 30~28℃ 3、深低温: < 20℃ 4、超深低温: < 15℃
二、降温、复温、监测及注意事项
(一)麻醉处理
1、三要点: (1)避免御寒反应 (2)肌肉完全松弛 (3)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2、麻醉处理:
(1)麻醉前用药:苯二氮卓/巴比妥类、
吩噻嗪类、阿片类、 阿托品0.01 mg/kg
(2)诱导:咪唑安定 + 芬太尼 + 依托咪酯/异丙酚
+ 肌松药
(3)维持:全凭静脉麻醉 + 肌松药
20
15.0
15
6.8
6
Characteristics
1、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2、心脏作功减少 3、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4、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5、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Relation between body temperature and mind
body temperature
Artificial Hypothermia
Relation between body temperature and metabolic rate
body temperature(℃) metabolic rate(%)
36.8
100
31.8
75~80
30.0
60~70
26.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
20.0
25
16.8
围术期体温升高
(2)麻醉过浅:骨骼肌张力↑→肌肉活动增强 →产热↑
(3)抗胆碱药抑制腺体分泌→散热↓ (4)麻醉机活瓣失灵、钠石灰失效→CO2蓄积
5、手术因素:骨水泥、下丘脑附近操作、
输血输液反应
6、保温措施不当 7、恶性高热
围术期体温升高
二、防治
1、连续监测体温:及早处理 2、正确选择抗胆碱药物:年龄、病情、麻醉
mind changes
34℃ 33~32℃
32~31℃ 29℃ 27℃
26~25℃ 20~18℃
神志清,记忆力减弱或消失 开始嗜睡,对简单命令有反应 能随意运动,但表达能力减退 开始有麻醉作用,随意运动失调 对命令仍有反应,但随意运动丧失 反应迟钝,命令无反应,不能说话 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全消失 意识完全消失
Characteristics
1、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2、心脏作功减少 3、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4、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5、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一、适应证:
1、心血管手术:
(1)心脏手术:房缺、室缺修补术,肺A瓣狭窄切开术 瓣膜置换术
(2)大血管手术:降主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 人工血管置换术等
(1)装置:人工心肺机、热交换器(变温器) (2)方法:血流引向体外→热交换器冷却
→用泵将血回输体内 (3)特点:降温、复温快
可控性好 血流丰富的心、脑、肝、肾降温快
(4)注意:降温不均匀、温差大→代谢性酸中毒 水和血温差≤8~10℃,以免形成气栓 最高水温不宜> 42℃,以免破坏RBC
会阴勿与冰块接触
④优点:效果好、简单,不需体外循环
(2)冰袋、冰帽降温法: ①方法:冰袋置于大血管浅在部位
头部置于冰槽或戴冰帽 或二者联合应用
②特点:降温缓慢,寒战反应少,
体温续降少
③适应证:适用于婴幼儿
脑复苏、术中高热、严重感染
④缺点:成人降温效果差、尤其体胖者
(3)变温毯降温法: ①方法:变温毯内管道充满冰水,并与冷热水
1957年开展临床低温麻醉
低温麻醉:全麻或并用某些药物阻滞自主神经系统, 物理降温→体温降至预定范围→降低组织 代谢、提高对缺氧耐受能力,以适应需要
Characteristics
1、耗氧量、代谢率随体温下降而下降 2、心脏作功减少 3、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4、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5、有抗凝作用,但不延长出血时间
交换机相连,管道内的水不断流动、 循环→体温下降 ②适用:浅低温、低温的维持
2、体腔降温:多用于胸、腹腔手术 (1)方法:0~4℃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2)注意:冰水接触心脏→心律失常 (3)缺点:需大量生理盐水
操作时需暂停手术 (4)辅助手段、补救方法,一般不单独应用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法:体外循环手术
(3)不同体温时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
体温(℃)
32~30 ℃ 30~28 ℃ 28~18 ℃
<18 ℃
阻断循环时间(min)
8~9 10~15 15~45 45~60
(4)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阻断时间
2、神经外科手术: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 血运丰富的肿瘤等手术
3、其它: (1)肝、肾手术:常温下肝阻断时间≤20min
方式、麻醉用药 3、手术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23~25℃
60~70% 4、维持循环、呼吸功能→避免缺O2、CO2蓄积 5、适度加温冲洗液、输液、输血 6、一旦高热→物理降温(冰袋、冰帽、酒精)
Artificial Hypothermia
Intraduction
1940年Smith和Fay等局部冷冻行截肢术 Bigelow等研究表明低温可使耗氧量明显减少 1952年Cookson等利用低温开展心内直视手术 在我国,1956年进行低温麻醉的动物试验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
围术期体温下降
二、保温
1、术前评估和预热
(1)评估:病情、年龄、手术种类和时间、 皮肤完整性→可能、程度
(2)预热:运送时被服保暖
2、体表加热:红外线辐射器、变温毯、
压力空气加热器
3、输入液体加温:输液、输血加温器
围术期体温升高
一、原因
1、病人情况:严重感染、脓毒症、脱水、甲亢 2、手术室温度、湿度过高 3、手术无菌单覆盖过多:夏季、手术灯 4、麻醉:全麻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1)室温:> 32℃
静吸复合麻醉 + 肌松药
(4)降温前小剂量氯丙嗪→防止寒战 扩张血管
(二)降温方法
1、体表降温:
(1)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①方法:身体的大部分浸泡在冰水中
维持水温0~4℃ 温度降至34~33℃→撤去冰水
②体温续降:少者2~3℃,多者5~6℃
续降程度:体型、室温、药物、 冰浴时间
③注意:心前区、耳廓、指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