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门吊安装、拆除安全专项方案

龙门吊安装、拆除安全专项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三、安全管理方针、原则及目标 (1)四、工程概况 (1)4.1 工程简介 (1)4.2 龙门吊安装方案概述 (2)五、龙门吊拼装、拆除过程中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5)5.2 危险源辨识 (5)5.2 龙门吊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9)六、安全管理体系 (14)6.1 安全管理体系 (14)6.2 安全管理机构 (15)七、应急救援预案 (18)7.1 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18)7.2 工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18)7.3 机构职责 (18)7.4 高空坠落应急处理 (19)7.5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20)7.6 事故的调查处理 (20)一、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2、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规。

3、《起重机械安全规程》4、《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起重机械试验规范和程序》7、《杨屋梁场施工组织设计》8、《龙门吊设计图》9、《龙门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编制原则1、认真、全面、系统做好60t龙门吊机安装及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程。

确保龙门吊安装质量,为实现箱梁预制顺利进行提供机械保障,以适应施工组织安排的要求。

3、有效对龙门吊安装、拆除过程监控,防止一般及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管理方针、原则及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安全生产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目标: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的保障起重机拆装施工相关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相关设备的完好,一般工伤率确保小于0.4‰。

四、工程概况4.1 工程简介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NQ-1标南宁杨屋梁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开发区,中心里程D2K6+226,位于线路左侧,承担本标段杨屋双线特大桥、三岸双线大桥、三岸邕江双线特大桥北引桥共104片简支箱梁的预制、安装,其中32m 梁95片,24m 梁9片。

梁场占地约62.5亩,内设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区及生活区,生产区包括钢筋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混凝土工厂等。

共布置制梁台座4个、存梁台座20个、钢模板2套、HZS90搅拌楼2座(占地约8.9亩),设计生产能力20片梁/月。

梁场主要施工方法为梁体钢筋在胎具上绑扎成型,两台60t 龙门吊整体吊装入模的高台位法制梁,两台500t 电动轮轨式转向移梁台车轨道法移梁至存梁区,单层存梁,两台500t 提梁机提梁上桥,桥上900t 轮胎式运梁车运梁,900t 下导梁架桥机架梁,架设方向为先从杨屋双线特大桥61#墩往大里程方向架设,然后调头进行小里程方向箱梁架设。

4.2 龙门吊安装方案概述4.2.1 龙门吊安装工艺流程支腿的整体吊装及树立 施工准备工作走形轨道安装走形轨道安装、固定支腿的地面组装 揽风绳及地锚的固定 主梁、大车的整体吊装主梁的地面组装 起重小车的整体吊装小车的地面组装 安装机电系统 拆除各种临时设施 龙门吊试吊 龙门吊安装完成 安装夹轨器安装各种安全装置4.2.2 施工准备1)根据地质资料,原土层测量地基承载力,对龙门吊轨道地基进行处理,龙门吊轨道基础尺寸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

2)布设龙门吊拼装、拆除安全施工警戒范围、设置各类施工警示标志。

3)龙门吊轨道基础做好防、排水设施,轨道基础不得有雨水侵泡。

4)龙门吊拼装、拆除起重机械用吊装钢丝绳等经检查合格,各类辅助钢丝绳使用前严格检查,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吊装指挥人员具备多年吊装经验,且持证上岗。

吊装现场设专人安全监护。

6)选择龙门吊缆风设置位置,计算地锚配重。

7)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绳等,防护用品验收合格。

8)对参加拼装及拆除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3 走形轨道安装1)轨道基础施工根据作业区域实际地址情况,杨屋梁场龙门吊基础采用100×50cm的条形扩大基础。

测量放样后即可用挖掘机进行基础开挖,基础标高按93.05m控制。

对于场内扩大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铺设卵石垫层,且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得小于0.15MPa,否则应报告工区总工程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基础钢筋安装时,需注意埋设轨道预埋件,不得遗漏,与预埋件冲突的钢筋可适当调整位置,预埋件及基础顶面需注意严格控制其标高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因走道梁较长,施工时要合理地进行分段施工,并注意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轨道基础完成后,需做好基础两侧的排水工作。

2)走形轨道安装龙门吊立柱走行轨道采用P43钢轨。

走行轨道的安装,应注意做好走道基础的竣工测量,确保其走行轨道的间距、轴线等无误。

轨道安装应控制轨道的平顺、轨道接头处的顺接,并利用基础预埋件牢固固定轨道,同时在轨道两端尽头设置限位装置。

轨道应可靠固定,螺栓不得松动,压板不得变形,轨面不得有裂纹、疤痕和影响安全运行等缺陷。

具体安装标准以相关规范要求为准。

4.2.4 构件的地面组装1)主梁的组装主梁一般采用销轴连接,现场施工只需将销轴打入主梁上下弦的阴阳接头中,在打销子时应调整好主梁的直线度,各主梁的高低不能相差太大,绝对不能将销轴用蛮力打入。

最后组装好的主梁的直线度、上拱度、旁弯值、悬臂端上翘度、对角线相对差等均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要求(具体数据见《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主梁上的平台构件也宜在地面就组装好,并应留出位置进行吊装时绑扎钢丝绳用,在绑扎钢丝绳处应设好保护钢丝绳的包角措施。

2)大车的组装在厂内安装好的大车现场稍经调整即可安装上大车轨道上,由于超长而分开运输的大车,则需要重新安装,组装完成后应做以下检查:a.检查基准b.检查车轮端面的水平偏斜c.车轮找平(包括直线度、垂直度及同位差)3)小车的组装在厂内安装好的小车到现场稍经调整即可安装上小车轨道上,由于超宽而分开运输的大吨位或特殊起重机的小车,则需要重新安装,应检查小车轨道、小车车轮的平行度、垂直度及同位度,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具体规定见以下:a. 踏面间隙:小车车轮踏面与轨道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不应大于小车基距或小车轨距的0.00167倍。

b. 小车轨道要求:轨道在接头处高低差不大于1mm,间隙不大于2mm,横向错位差不大于1mm。

c. 小车车轮跨距:小车跨距小于或等于2500mm时,两侧跨距相对差小于或等于2mm;小车跨距大于2500mm时,两侧跨距相对差小于或等于3mm。

4.2.5整体吊装吊装的天气也很重要,最好是无大风、无雨、能见度好的天气,依照安装方案进行设备的吊装,一般顺序为先吊装支腿与大车(两者已连接好),用2个刚性拉杆(侧向)拉设好固定,并调整好其垂直度,后吊装主梁,后将支腿与主梁连接,整台设备连接成一个整体后将刚性拉杆解除,把夹轨器夹上,再进行其它的安装工作。

选用的吊机应符合吊装要求,要留安全余量,尽可能减少高空作业,能在地面安装的尽量在地面完成,力争一天内完成,不要将支腿吊起过夜。

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应做到指挥得当、信号明了、高空作业要有防护措施,所有安装人员应注意力高度集中,避免事故的发生。

4.2.6 电气安装及调试在整台设备连成一个整体后并将夹轨器夹上,方可进行电气系统的安装工作,在电气安装过程中还有钢丝绳的穿绕,钢丝绳穿绕时应对钢丝绳放劲,以免穿好以后吊钩旋转。

电气系统的安装按该设备的电气设计图施工,电气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调试,保证各行走及起升机构能正常工作、保护装置能及时投入工作,具体要求见设计图纸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并对要求检测的数据一一记录。

4.2.7试运转前的检查要求在设备空负荷试运转前,应对设备每个重要个部件及系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电气系统、安全连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符合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和准确;钢丝绳端得固定和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润滑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各润滑点和减速器所加的油、脂的性能、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盘动各运动机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最后一根轴(车轮轴、卷筒轴、立柱方轴、加料杆等)旋转一周不应有阻滞现象。

五、龙门吊拼装、拆除过程中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5.2 危险源辨识龙门吊安装拆除危险辨识表序号作业内容伤害类别生产的原因1 技术交底触电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配电方式等未作详细交底或操作人员失误。

物体打击未按设计图纸、说明书施工。

起重伤害未按施工程序和方法进行施工。

车辆伤害设备存在不良状况,施工人员未作检查、带“病”运行。

机械伤害使用的角磨机、电焊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未按正确方法操作。

2 施工准备触电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现场积水、潮湿、接线方式或电器灯具使用不当。

高处坠落高处作业部位未按规定搭设作业平台、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通道损坏或通道不畅,照明不足等。

物体打击工器具未按正确方法使用,构件放置不符规范要求。

起重伤害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缺陷或选择错误。

车辆伤害设备状况不良,运输现场不畅及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

机械伤害使用的角磨机、电焊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存在故障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3结构矫正拼装触电使用的电焊机、电动工器具、照明灯具及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火灾氧气、乙炔未按规定放置,采用火焰矫正未清理周边环境等。

灼烫劳保着装不当而引起的电弧灼伤、气割烫伤或使用的切割设备工具的安全防护性能不良等。

起重伤害构件转运过程中的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等。

物体打击构件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等。

机械伤害使用的矫正机等设备老化,操作人员失误及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差等原因。

4 中间验收触电照明灯具,线路漏电等产生的危害。

物体打击杂物清理不彻底,构件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等。

高处坠落通道损坏或通道不畅,照明不足,高处作业部位未按规范要求搭设作业平台,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等。

5 吊装起重伤害吊具、捆绑方式不符合要求,绳索、吊具存在缺陷或选择错误,操作,指挥人员失误。

物体打击吊装构件清理不仔细致使杂物高处坠落,附件绑扎不牢固,工具使用不正确等。

高空坠落穿硬底鞋、照明不足、高空作业面未满铺竹跳板,操作人员未系安全带。

机械伤害使用空压机、角磨机等机械设备存在缺陷,操作方式不正确等。

触电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保护失效,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6 定位及连接物体打击构件放置不规范,工具使用不正确,高空坠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