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环境)【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环境)【圣才出品】

第3章学校体育环境
1.何谓学校体育环境?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环境。

(2)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①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a.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及这些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

b.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化教学设备等。

c.体育时空要素
第一,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研究者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可用来安排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的课程。

第二,班级的规模,器材的摆放,教师组织活动的位置,学生活动时的队形、方向等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②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
a.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b.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c.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体育信息
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信息源,对体育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

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使之能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服务。

e.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2.学校体育环境有何功能?
答:(1)陶冶功能
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2)激励功能
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动机。

②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保健功能
卫生条件良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和体育教学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体育环境的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学校体育环境的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协同性原则
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时,应周详计划、统筹安排。

不能顾此失彼,要树立全局思想。

①既要重视体育设施场馆的规划布局、校园体育传统和风气的设计,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

②既要改进教师的工作作风,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针对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学校体育环境时,要针对特定的学校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通过突出学校体育环境的某些特性,形成特定的环境条件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因校制宜原则
我们在设计学校体育环境时,不能脱离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搞好学校体育环境的创设。

(4)真善美统一原则
在设计学校体育环境时,必须做到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统一的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①要有科学性,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律、原理来设计。

②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准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③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审美标准,用学校体育环境自身的美去陶冶感染学生。

(5)主体性原则
我们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环境的责任感,提高他们控制和管理环境的能力。

4.如何设计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答:(1)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
①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②全面、多样的刺激对人的体育技术、技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形成的能力结构是完整而灵活的。

因此,对体育器材设施的全面性设计也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体育器材设施的规格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如果器材场地不适宜,这样就会造成“惩罚”反馈过度,使原来的正诱因(机体接近目标,表现为爱活动)向负诱因(机体远离目标,表现为不爱活动)转化。

(3)因地制宜地建设、美化体育设施,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在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下,我们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是采取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洋结合、以土为主的办法,充分利用各校各自的环境条件,发挥各自校园的优势,科学地设计、巧妙地布置各种器材设施。

(4)场地设施的布局要合理
①一般中小学每节体育课都要安排两项教材,一种器材的安排应顾及到另一项内容的进行,器械安放的周围要尽量避开其他物体。

②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便于课堂管理,器械的安放应考虑置于教师的视野之内,以利于管理与控制。

③场地器材的布置应整洁、具有美感,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④使用各种场地时,都需要标划场地。

用白粉画线的线段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标志线应整洁、清晰,不宜过多而使学生难以辨认。

(5)加强运动场地建筑的环境绿化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5.如何设计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答:(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设计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体育积极的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①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

②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

③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

④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物质条件。

⑤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

(2)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设计
①改善教师的指导作风。

②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④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巧。

⑤教师要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

⑥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对体育教师仪态的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举止文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得体、作风正派,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

①饱满的精神。

②举止稳重。

③着装得当。

④修饰发型和面部。

⑤教态亲切和蔼。

⑥善于运用体态(人体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