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用力均匀)
蛛网膜硬膜下隙引流管
置管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 下肢屈曲,在腰1 或腰4-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 行穿刺术,见脑脊 液出后,将直径1 mm的韧硅胶管放 入腰椎管蛛网膜下 隙内,观察管内脑 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硅 胶管予以固定,以 防脱出,将该管外 接于引流袋即可 。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曹萌
神外常见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神经脑外室科引流常管见引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 骨钻孔或椎 孔穿刺 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 外。
•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 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脑室引流管护理
血肿腔引流管护理——术后护理
• 体位 全麻未醒及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意识清醒,血压平稳以后宜抬高床头15°— 30°,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 术后24至48小时,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以免颅内压增高,加重脑出 血 ,或造成二次出血
• 保持头和脊柱在同一直线上,头部过伸或者过屈,都会影响呼吸和 静脉回流
4.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
1. 术后严密监测 意识、瞳孔、生 命体征变化
2.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 •每日更换引流袋 •无菌操作
•记录引流液的颜 色、量
3. 预防肺部感染: •定时翻身拍背
•有效咳痰及深呼 吸
•雾化吸入,每日 二次
引流管护理
不可受压、成角、扭曲、折叠或打折, 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根据颅内压 力的高低调整引流袋悬挂的高度 若术后引流液颜色为酱油色,量逐渐减 少,较前清淡,则提示血肿基本消失 若术后引流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量 较前增多,提示患者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通常于术后第2~3 天经复查CT 后拔 除引流管
• 引流袋放在床旁,低位引流,低于穿刺部位20cm • 血肿破入脑室,为防止颅压过低,引流袋最高点需高于穿刺点15—
20cm • 若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加剧,呕吐等颅压增高的表现,应立即放低引
流袋,打开夹闭的引流管 • 引流高度只是个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滴速,若低速过快,可
适当调高引流高度
硬膜下血肿
引 流 管 开









㎝ ㎝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管道通畅 •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护理
• 及时拔管 在蛛网膜下隙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 ,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停止,应及时拔除 引流管。否则,尽管每天行局部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仍有可能诱发 或加重感染。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 h,观察意识、瞳孔、生命 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 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 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1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
(3)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 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
(4)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脑室引流管放置高度
10 15 15 18
侧 (平
卧 即卧
位 外位
: 耳:
以 正 中 矢 状 面 为 基 线 , 高 出
道 水 平 )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 严密观察,预防再出血 • 术后体位 • 引流装置的高度及压力要求 • 引流管的固定及保护 • 引流速度 • 脑脊液的观察 • 保持引流通畅 • 伤口及敷料的观察与护理 • 更换引流管
谢谢聆听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术前用药
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蛛网膜下隙引流的护理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11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
• 护理 •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神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
• 神志清楚者,术后8小时可进食流质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 便通畅。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颅压升高后生命体征会出 现二慢一高(心率慢、呼吸慢、血压高)
• 术后血压维持160/100mmHg ,对血压过高且有颅压升高表现的患 者,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有效适度的降压,避免血压过低,使脑灌 注量不足,加重脑损伤。
予放低床头、停止或放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引流管的固定。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引流管 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观察置管情况和引流是否通畅, 并注意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 对引流管护理的宣教。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
• 二,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腰穿持续引流的引流管很细, 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袋应置于 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 厘米。 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 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虹吸作用 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 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lo滴/min,一般以2—5滴 /min为宜
•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 慢性三种。
01
02
03
三天内为急性硬 三天到三周为亚 三周以上为慢性
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术前准备
1.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20度。
2.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 、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
(1)取平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2)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 线,高出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 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 肿。
血肿腔引流管——管道护理
• 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每两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主意引 流液的颜色和流量,多为暗红色陈旧性积血,若有新鲜血液引出, 应考虑为再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 管道接头固定牢固,避免牵拉引流管,以免造成引流管脱松。引流 不畅时,应严禁冲洗,以免造成颅内感染。
• 保持局部敷料干燥清洁,引流管保留时间一般为3—4天,最长不超 过7天。
硬膜外引流管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要对硬膜进行缝合,若因客观原因不能对硬膜进 行有效缝合时,硬膜下组织液和血液及血性分泌物会经潺口流向硬 膜外,在硬膜外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进而产生脑水肿、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因此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为预防开颅 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 颅骨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器。 术后平卧,引流瓶低于头部20cm,注意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有时可形成一定的负压,气体沿位置高和引流不畅的引流管进入脑室 。 当引流量<50ml,术后1-2天可拔除引流管。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 脊液时,不可外接负压引流器,应接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引 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者会产生脑疝。引流 量要视术中缝合硬膜情况而定。当引流量<0ml,术后1—2 d可拔除 硬膜外负压引流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