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在古籍中曾有“慈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
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
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11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
电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从十八世纪末1785 年库仑建立库仑定律
开始的。
1800 年化学电池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电能的序幕;
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
新的一页。
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磁现象的本质问题;
1826 年,欧姆建立了欧姆定律;
1831 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发现了苯,发明
氧化数,氯气等液化。
1833 年,楞次建立楞次定律。
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
明了电机的可逆性原理。
1834 年,雅可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
用电能的可能性。
1838 年,用一台直流电动机拖动轮船,以4 km/h逆流而上和顺流
而下,这是最早的实用电动机。
1844 年,楞次与焦耳分别独立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
1845 年,基尔霍夫建立了电压、电流定律(KVL、KCL)创立
光谱化学分析法,发现了元素铯和铷。
1864 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887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了电磁波。
19 世纪末,发明了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变压器、三相异步电
动机以及三相输电方式。
1883年,爱迪生发现热电子效应,弗莱明在1904年利用这个效应
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电子管具有“阀门效应”。
1906年德福雷斯在弗莱明二极管放进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
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并替代电子管,具有经济效
应。
1958年集成电路第一个样品面世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