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
预祝考生马到成功)(本文为2课时,但试讲时间有限,十几分钟基本能完成一个课时就OK了。
第二课时考生选择记忆)
一、导入:大家应该知道最近由刘德华和林志玲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吧!其实这部电影围绕的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故事蓝本的一部电影。
其实我们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
在古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像《富春山居图》一样的优秀的绘画作品。
就让我们一起按照历史的脚步,去探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吧!欢迎进入我们的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二、按照历史的脚印我们能看到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书本第46页的三幅帛画作品。
然后根据文字说明思考下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绘画已经经历的7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了。
而这些绘制于丝帛上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反映了当时的绘画水平,而且还表明了中国画的基本形态的确立。
《龙凤仕女图》是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年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
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
其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
对今后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三、我们以前都学过一篇语文课文《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敦煌莫高窟避画的一篇文章。
敦煌莫高窟笔画是一座非常丰富的艺术宝库。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副壁画《鹿王本生图》。
然后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说说这幅作品的小故事。
这幅作品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
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
)
其中的艺术特色:线条流畅自如、遒劲有力,色彩浓重自然,富于装饰之美。
敦煌壁画经历了1000多年为什么壁画的色彩还是依然光彩如新呢?在说说敦煌壁画色彩的特点。
四、感受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气息,让我们进入下一章节——中国古代人物画。
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我们的中国古代的人物画。
并说说每一幅作品的艺术特点。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画的两种主要形式:1.工笔画2.写意画。
他们在表现方法上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欣赏《渔翁渔归图》和《张卿子像》然后在说说它们各自的表现方法。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
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五、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我们已经对山水画有了一定的文字上的了解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三幅作品。
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三个问题:
(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
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
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
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
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
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
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六、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
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艺术特点。
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些就是本课我们学习的中华古代绘画的精华,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
深刻感受我国古代绘画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