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总结

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总结

XXX项目
路基涵背回填
首件施工总结报告
日期:XX年XX月XX
一、工程概况
该涵位于主线K0+100位置,交角90°,设计为1-4m*3m钢筋砼拱涵,全长60m,拱涵进口为一字墙,出口为八字墙。

拱涵的基础、墙身、拱圈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涵身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内填以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八字墙基础采用M10砂浆MU30片石,其墙身,洞外铺砌,隔水墙均采用M10砂浆MU30浆砌片石,拱涵填土高度4m。

二、进度情况
K0+100涵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计划从XX年XX月XX日开始进行基坑及填筑台阶开挖,XX年XX月XX日整体填筑完成。

经过我标段科学组织,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按计划如期完成施工。

三、施工总结
3.1机械及人员配置总结
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满足我标段拱涵台背回填施工要求的人员及机械配置如下:
1、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置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表
2、主要劳动力配置情况
3、施工机械设备
涵背回填施工机械设备
3.2 施工工艺总结
3.2.1 施工工艺流程
3.2.2材料选择
1、选择设计要求合格的材料:
碎石土或砂砾:参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P23,天然砾石、砾石土推荐级配;碎石土母材应达到中硬岩以上。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人能饮用水。

3.2.3 施工准备
1、原地面压实合格后,首先进行标高测量,计算填筑高度,计算总填筑层数,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然后用4道红白相间油漆标注在台背上。

2、构造物必须达到规定的龄期和强度及刚度(梁、板施工完成)。

3、用推土机或平地机进行摊铺整平。

用25T压路机进行碾压每层6-8遍。

压实度必须≥96%,抽检频率每50m2每层至少1点。

碎石含量较多,用砂法做压实度有困难时可采用沉降法检测沉降差,标准小于或等于3mm。

检测频率每侧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3个点。

4、必须准备充足的小型振动压实机具,压路机应尽可能靠近构造物墙身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边角部位必须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械进行碾压,如高性能冲击夯,禁止采用木夯石夯等人工夯实;。

该部位的压实加大抽检频率。

5、施工前,掌握台背回填施工长度与宽度(详见施工图纸),并用灰线洒出标记。

拱涵的回填,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范围及回填材料进行回填,确保锥坡面稳定。

施工中应满足作业平面的区域范围,以利于压路机的往返错碾。

有条件者,也可安排与主线路基同步进行,但必须保证回填范围内的压实度及基本尺寸。

6、开工报告:每一构造物的台背回填,都要单独填写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该报告应包括台背回填每层的压路机压实范围以及桥路衔接边角部
位(压路机不能到位)利用小型压实机具、夯具的压(夯)实情况,从台背的侧面、平面将压实的层位,不同机具的压实范围,检测的点位,勾画出示意性草图。

7、施工过程中,保持纵横向防排水系统通畅,防止水的侵害,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

3.2.4主要工序
1、施工前应首先对回填范围之内的原地表进行场地清理,清除范围之内地表因钻孔遗留下来的泥浆淤积、湿软土层,或因凿除桩头扩挖的坑穴及土体被扰动的不实部位进行挖除、回填、夯实、整平、清理之后,全面进行填前压实,达到规定的要求,预制梁板企口砼与背墙砼强度达到100%,并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回填。

2、特殊情况下,涵背回填与路基填筑不能够同步施工时,路基端先开坡直至硬质好的路基上,再开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符合相关要求,内向坡度4%。

以保证接头处的压实度达到路基同步的压实标准,要求在下层填筑前,所开的未进行填筑的台阶不得小于两个。

台背填筑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填料摊铺及压实:
(1)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均匀摊铺在指定涵背位置,平整符合纵、横坡要求,严禁超厚。

(2) 注意碎石土的均匀性,施工前对碎石土进行充分拌和,保证材料的级配和均匀性。

(3)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2%范围内摊铺;
(4)A:结构物台背回填应严格控制分层压(夯)实,凡压路机能够压到位的地方,应按路基施工的步骤要求,分层填筑和压实。

每层填土的铺压宽度(指边坡及护坡、锥坡、压路机可以到位的下部)应宽出设计的坡线,留出不小于30cm余量,修坡之后,边缘土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确保边坡稳定。

B:压路机不能到位的地方,如桥体、土体之间的衔接部位,柱、肋的周边,护坡、锥坡部分,盖梁、牛腿、翼墙下的边角等处,均应以适宜的小型(手扶式)压实机具或高性能的冲击夯具,采取薄填多压(夯),根据压实机具或夯具种类及操作难易,每层层厚应在10cm左右,要做到精心操作,细心找补,不留隐患。

禁止采用击实性能差的蛙式夯板。

C:为保证台帽底下及护坡前区回填土体的压实与稳定,应安排回填在先,台帽在后的施工方法。

先将桥头回填填压至盖梁底部标高,修平之后,再立模浇注盖梁砼。

个别情况若因施工紧迫,做不到时,对于台帽底下无法压实的部位,应在坚实的土基上,采用水泥砂浆砌块或砖塞实的做法(费用自理),而后再继续完成台前、台后的回填。

(5)检测:压实度≥96%,检测频率每侧每层台背填土,左、中、右至少
测3点,监理抽检2处,采用单点合格来判定。

管理及检测要求:台背回填要求的是整体,以及均匀的压实,均匀的压实面不能仅是压路机所能压到地方的压实度指标。

应该注意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死角,与构筑物的结合部等处(包括一些坑壁、墙体之间狭窄的空间)的检测,每层压实度至少应有三分之一的检测点是在以上区域内。

四、质量控制措施
1、拱涵台背回填因受工作面限制,以及填筑时间相对同部位路基较晚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是路基填筑质量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也是导致路面早期变形破坏和桥头跳车的重要因素。

加强台背回填质量控制,预防出现桥头跳车或台背填土不均匀沉降等质量病害。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用材料必须能满足台背填筑相关的质量要求,易于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根据各个拱涵台背的现场地形条件的不同和地质、水位情况的差异,可采用多种涵背填料备用。

3、若涵背回填范围内有软土,必须进行清淤,保持台背地基达到设计规定的承载力。

4、涵背回填时必须设置回填台阶,保证填料与路基结合良好。

5、涵背回填时必须在台背上做好层次标记,以利于监理进行检查验收。

6、开工报告所承诺的机械设备、材料、管理操作人员、检测设备必须到位,并经过监理同意方能施工。

涵背回填是路基试验检测的重点之一,必须每层做孔隙率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务求不将不合格台背填筑带入路面工程。

五、安全措施
1、施工安全规则要遵循《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机械电力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工作前严禁喝酒,并应有足够的睡眠。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高效、优质地施工。

3、开工前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知识教育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建立统一的调度指挥制度和机械管理制度。

施工中人员、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进行统一指挥。

定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杜绝违规操作责任事故。

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

5、机械设备操作司机、电工等专业工种,必须按GB503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方可单独作业。

严禁无证操作。

6、施工现场临时电线路必须符合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TJ46-88)的要求,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六、首件不足与处理措施
1、现场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现场涵背回填耗时较多。

2、装载机司机在狭小范围内的操作不熟练,摊铺不均,填料摊铺时间长。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标段计划下步采取的措施如下:
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解决,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交底,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充分提高各施工队的协作能力,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信息掌控能力,为下次施工提供最好的方案。

七、首件工程结论
1、通过k0+100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了机械设备与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

2、台背回填使用碎石进行填筑时,碎石粒径应为2~5cm,最大不超过5cm。

3、通过本次台背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了台背回填松铺厚度为18cm,用25T压路机进行2遍静压后4遍振压之后孔隙率为14.9%,压实后厚度为15cm,满足台背回填指标要求,施工总体质量控制优良。

4、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每一个工人,现场施工中各项安全标示标牌立于施工区域醒目位置,整个施工工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5、k0+100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卓有成效,对我标段其它拱涵台背回填施工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6、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符合质量评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工程。

在拱涵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的要求。

吸取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人、机、料和施工工艺等,通过上述措施避免了质量问题的出现。

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稳定、成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本成果可以指导我标段其它拱涵台背回填施工,我们将把此首件工程成果推广和应用在以后的施工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