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五常法

手术室五常法

手术室护理工作----五常法总则
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又称5S。

1S—常组织
定义: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做法:
1. 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2. 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物品。

4.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

5.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

2S—常整顿
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找到要找的东西。

做法:
1、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
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
3、标示所有的物品(目视管理重点)
达到整顿的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
2、物品分类
3、储存方法
4、贯彻贮存原则
3S --- 常清洁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做法
1、建立清洁责任区
2、清洁要领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

◆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破损的物品要清理好。

◆定期进行清扫活动。

3、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谨记: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用心来做。

4S--常规范
定义: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

一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做法
1、认真落实前面3S工作。

2、分文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责任人。

3、视觉管理和透明度。

4、制定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

5、维持5S意识。

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

☆记住:不搞突出,贵在坚持和维持
常规范技巧
视觉管理
增加透明度
制定标准
5S --- 常自律
定义: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

做法
1、持续推动前4S至习惯化。

2、制定共同尊守的有关规则、规定
3、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应用五常法,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加强五常法管理:每季度一周为“5S加强周”,纳入质量检查
的内容。

下班前五分钟五常法
☆组织:抛掉不需要的东西回仓库
☆整顿:把所有用过的文件、工具、仪器以及私人物品都放在应放的地方。

☆清洁:抹净自己用过的工具、物品、仪器和工作台面并清扫地面☆规范:固定可能脱落的标签、检查整体是否保持规范、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自律:今天的事今天做: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检查服装状况和清洁度,预备明天的工作。

五常法的实际效用
▲ 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
▲ 提高工作效率
▲ 提高员工质素
▲ 保障品质
▲ 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五常法守则
工作常组织
天天常整顿
环境常清洁
事物常规范
人人常自律
推行五常法的步骤
组织:成立5S推行小组并拟定活动计划
规则:组织制定各项5S规范和审核标准
培训:宣传5S基本知识、各项5S规范
执行:全面执行各项5S规范,自我审核
监督:组织检查、互相评估
手术室五常法管理制度
总要求:环境整洁,每一件物品清洁干净,位置定点合理。

标签明确,位置准确,无用途不明之物,无内容不明之物,无空容器、纸箱等不需要物品,无私人物品。

无过期药品物品,仪器设备都在使用状态,手术室环境整洁干净、手术间规范化管理,物品仪器设备、急救物品药品仪器按规范放置。

护士仪表规范,熟悉科内物品、药品,手术器械、仪器设备30秒内能准确取所需物品。

1常组织将手术室的无菌物品、一次性用品、日常用物及药品进行整理分类,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并进行分开,将必需的物品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非必需的物品及时清理掉,将需要的物品根据其使用程度实行“分层管理”,使用程度中、低的保存在工作现场附近,经常使用的保存在工作现场并将其放在一个方便易取用的地方,同类物品集中放置,确保每一件物品有其固定的位置。

2常整顿将物品分类、定位放置,标识清楚、摆放整齐,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保证30秒钟内就能取出和放回物品,减少找寻物品的时间。

根据必需物品的使用频率确定基数,定量摆放,设置点数
本,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补充,实行先进先出原则,杜绝无菌物品过期现象,保证物品的供应。

每次手术结束,巡回护士必须将该手术间所有药品、一次性用品补充完整,所有的器械设备检查、调试好,定点定位放置,并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关闭所有的电源。

建立各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清点单,精密贵重仪器和抢救药械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养,及时补充。

3常清洁即保持卫生,控制感染。

全科护理人员按岗位划分责任区,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规定每日术前、术后清洁整理,每周一次大扫除,及时清理非必需用物及过期药品,补充必需用品,常规检查器械、仪器设备的性能,做好清洁保养工作,使各类物品始终保持清洁完好备用状态。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弃物严格分类放置。

4常规范(1)严格划分区域并有醒目标志。

(2)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和服务用语,制定考核标准,明确各项奖罚制度,护士长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5常自律持续推动前面所述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将“五常法”活动按标准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要求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自检自控,提高素质,努力创造具有良好自律手术室氛围的环境和团队精神。

手术室五常法管理标准
一、手术室各洁净区域:1、环境整洁舒适,地面清洁无杂物,台面及抽屉表面无灰尘标签齐全规范 2、物品分类定位放置,区域划分合理。

3、物品放置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二、各手术间:1 、环境整洁舒适,地面清洁无论杂物。

2、器械车、治疗车、麻醉机、各仪器设备、台面及抽屉表面无灰尘。

3、各种标识、标签齐全规范物品分类定位放置,区域划分合理,物品放置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同种药品不同有效期分袋放置
三、无菌物品间:1、将无菌物品明确分为常规、急诊、特殊、专科四类,常规无菌物品的数量尽可能根据近期手术量的多少准备充足,放在合适的位置,体现就近原则。

急诊无菌物品放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专科和特殊无菌物品尽可能减少,根据下一天手术需要,再消毒灭菌并在标志明确的专柜放置,各类无菌物品在标志明显规定的位置,按消毒日期的先后排列整齐。

2、菌物品设专人管理,各类无菌物品有清晰的分类标识,定点放置,标签清楚,保持物品摆放整齐,一目了然。

高压灭菌物品严格按规定要求标准包扎、消送、存放,按有效日期顺序摆放,每日上午、下午各整理1次,保证手术需要。

有效期为1周,到期重新消毒,严防霉变、过期、失效,杜绝包布破损漏洞。

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把质量关,禁用不合格产品,存放时,把运输外包装去掉后按无菌物品存放标准存放,使用后及时补充。

使用时严格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漏气,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在有效期内则禁用。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提供
一次性无菌物品,尽可能减少浪费。

四、药品管理:1、放置环境整洁、无尘,符合药品保管制度要求,大型输液打开外袋而未使用需及时写开包日期,药品定位分类放置,区域划分合理,外包装或外形相似容易混淆的针剂应分隔存放,相同通用名,但商品名不同、剂型不同或规格不同均应当分隔存放。

2、所有药品标签必须使用通用名(可与商品名或别名共存),药品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无过期、变质、标签模糊的药品所有标签齐全、清晰规范,符合药物通用名、非静脉药、高危药、标签颜色等管理规范要求。

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提示卡、温馨提示卡、管道标色、输液蓝床号标色等到。

五、库房/更衣室/贮物柜/污物间:1、环境整洁、地面和容器清洁干净,物架、台面及抽屉表面无灰尘,无私人物品 2、物品分类定位放置,区域合理,符合要求,便于取拿,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地拖、扫把等标识清晰,放置合理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