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船长,我的船长哟PPT
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 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 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 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 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 (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 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 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愈来愈高 了,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 1865年4月14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 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
一边是胜利的欢呼
一边是英雄的倒下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 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 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 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 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人生自古谁无死?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而拜且泣者、豪杰之 流,扼腕墓道。
路上行人口似碑!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
问题探讨:
一、为什么作者要突出五义士的“素不 闻 诗书之训”?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总 结五人之死的价值的? 二、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不计其 数,他们的墓表却极少能被后世传诵, 为什么《五人墓碑记》写“素不闻诗书 之训”的平民却成为经典作品?
惠特曼创作《草叶集》的小木屋
• 40年代未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 主张土地改革。1848年西欧各国爆发了革命,对惠特曼 影响很大。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讴歌欧洲革命,并写了不 少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包括《欧洲》、《法兰西》、 《近代的岁月》等等。1850年起他脱离新闻界,重操他 父亲的旧业——当木匠和建筑师。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 代表作诗集《草叶集》(1855)。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爆发。内战结束后他自费发表了反映内战的诗篇《桴鼓集》 (1865)。几个月后他又出版了一本续集,其中有悼念林肯 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哦,船长! 我的船长》等等。 由于内战时辛劳过度,惠特曼于1873年患半身不遂 症,在病榻上捱过了近20年。1892年3月26日惠特曼在卡 姆登病逝。
三、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四、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五 人 死 之 价 值
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 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 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 非五人之力也。 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虽然人民是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古代的典籍很少正面记载人 民斗争。五人“素不闻诗书之训”, 却能明辨是非,蹈死不顾,而接受了 诗书教诲的贵族士大夫却不能守住节 义,听任魏忠贤实力乱政,文章揭露 了封建士大夫的腐朽的本质。张溥写 《五人墓碑记》,褒扬为义而死的平 民百姓,彰显“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的历史观,代表了进步的思想文化, 所以这篇文章能为后世传诵。
问题探讨:
• 一、“船”、“船长”、“可怕的航行” 各比喻 什么? • 二、诗人为什么没有正面写船长的伟业? 为什么没有选择写船长的奋斗历程? • 三、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四、在诗作中,人称为什么有转换,这种 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 五、全诗的基调是什么?
写 作 手 法
整体上的比喻、 象征手法 钟声、欢呼、花束、 花环、旌旗、号角 意象选 取上 对比手法 具体情节 上 鲜红的血滴、浑身冰 凉、停止了呼吸、嘴 唇惨白
惠特曼主张为了描述宇宙万物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创 造力和丰富性,必须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 格律等。于是他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他的 诗总是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 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 则行,当止则止。所以“自由”是《草叶集》的一 大特点。在惠特曼看来,“最好的诗就是具有最完 善的美的东西——对耳朵的美,对大脑的美,对心 灵的美,对时间与地点的美。” 在美国文学史上,《草叶集》成了一个源头,成 为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之所以始终 存在希望,是因为每 当黑暗笼罩时,总有 思想先驱掏出燃烧的 心举过头顶,拆下肋 骨当火把,照亮前行 的路;总有无数平凡 的人,以诚实的品格 守护着社会的良 知……只要人格高尚, 平凡的人就和伟大的 人一样,他们的精神 如同日月星辰,在历 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燃烧的心 ——《啊,船长, 我的船长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伐木 工人的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 村邮务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木条等多种工 作。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 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 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 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 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 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 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60年他当选 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 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
底层的光芒 ——《五人墓碑 记》
•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 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父 亲当时是个无地的农民。惠特曼5岁 那年全家迁移到布鲁克林,父亲在 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惠特曼在 那儿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 惠特曼只读了5年小学。他当过信差, 学过排字,后来当过乡村教师和编 辑。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 人民,接触大自然,对后来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41年以 后,他又回到了纽约,开始当印刷 工人,不久就改当记者,并开始写 作。几年以后,他成了一家较有名 望的报纸《鹫鹰报》的主笔,不断 撰写反对奴隶制,反对雇主剥削的 论文和短评。
人称转换:
首先:由第一节 的呼告的视角转 向深切的倾诉。 避免诗体上的简 单重复。
其次:人称转向 “你”,拉近了 与船长的距离, 似乎忘却了生死 的阻隔。
总之,人称的转 换表现了诗人极 度的悲伤,使自 己对领袖的崇敬 之情尽情倾吐。
你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吊墓
奸祠一旦已成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义骨常存万古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