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世界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第三章世界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第三章世界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和
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同形式及其分 类
根据筹资来源和比例、收入的分配形式、 多国民的保障方式与水平、对社会成员 利益以及社会资源的调节方式和程度, 分为三大社会福利体系:
福利国家 “三方共负型”社会保障 强制储蓄型保障
三种福利模式的划分及其制度Fra bibliotek征比较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
战后美国第一次福利改革便开始于“里 根革命” 。
第二次福利改革是克林顿推动的“2019 福利改革”。
战后美国第三次改革是2019-2019年布什 总统任内进行的。
(2)加拿大福利改革
加拿大福利改革从1984年新政府上台开 始提出,当时的口号是“把稀有资源投 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实际被理解 为是从“普遍性”向“选择性”的一个 转变;新政府提出减少福利支出的规模 和打破普遍性的原则,承诺进一步削减 赤字等。
3、美国和加拿大的社会福利体系改革 (1)美国社会福利体系的传统与改革 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俾斯麦式”福利模式不仅影响了整
体欧洲,而且对北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模式: 以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逐
渐扩大覆盖面,使之成为美国统一制度的基础。 普遍的覆盖全民的福利制度不如欧洲发达,例如,没有覆盖全民
2、西欧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重点:养老 保障的财务可持续性
总的方向是,通过改革,达到增加个人 责任,发挥市场作用,减轻政府负担的 目的。
调整办法大致有几种:(1)调整领取养老 金的法定退休年龄;(2)提高享受全额养 老金的缴费时间和工作年限;(3)提高缴 费费率;(4)调整计发方法,降低替代率。
的医疗健康保障制度,只有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缴费型“医疗 照顾”制度和针对贫困群体的非缴费型“医疗救助”制度; 以资产调查为基础的福利项目占社会支出比重非常大,主要包括 食品券制度和《抚养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援助》等,欧洲大陆国家 普遍实行的覆盖全民的疾病、生育津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和家 庭津贴等福利项目在美国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美国始终没将充分就业视为国家的责任,因此,积极劳动力市场 政策在美国基本是不存在的,失业保险的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负 责,对高失业率的容忍度要远远高于欧洲。
2. “三方共负”型社会保障
这是最早出现的“传统型”社会保障模 式,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在内的许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与 “福利国家”模式不同的是,“三方共 负型”模式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该体系 的主体,因而也被称作“社会保险型” 福利体系。
与福利国家模式相比,“社会保险型” 福利体系的特点主要在于:
部存入受保人的个人账户,逐年积累下来,到受保人退 休时再给付并用于养老等方面的开支; 四是无互济性,即受保人之间、雇主之间、政府与国民 之间缺乏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互济性,每个劳动者均 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并仅适用于本人。后来,公积金的 用途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开支等,实际上成为新加 坡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内容。
一是建立政府、社会、雇主与个人之间 的责任共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 性;二是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 合;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 之忧为核心;
四是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建立起社会保险制 度的国家,在战后一直奉行社会市场经 济,它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 是带来经济效率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另 一个则是创造并提供社会公正的社会保 障。
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英国 的“福利国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民医疗、 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自1948年开始,也致力 于建设“福利国家”。 北欧福利模式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慷慨的 转移支付;较高的替代率;非常发达的公共服 务;公共服务中十分有限的市场供给;强有力 的家庭政策等。其主要问题在于居高不下的失 业率和劳动力市场的僵化。
智利与我国香港地区也对养老保险采取 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但智利与新加 坡是有区别的:一是雇主不缴费而只由 劳动者个人缴费;二是由私人机构管理 养老基金的运营;三是个人账户上的强 制性储蓄只能用于养老而不能像新加坡 那样可以用于医疗保健与住房开支等, 因此事实上还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的配 套。
当前各国福利体系的改革
1、北欧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重点:就业促进
北欧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北欧国家提出了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从福利到工作福利”,“以积极的措施代替 消极的给付”、“以义务代替权利”的改革口 号。90年代以来,其对失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的核心内容和措施包含了三个方面:削减给付 水平,缩短给付时间,严格限制给付条件。
(一)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双重客观压力: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 主要问题:在普遍的国内财政负担和居高不下
的失业率 改革方向: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方向。减少福利
成本、降低福利标准。 英国撒切尔主义和美国里根经济学是席卷全球
福利改革的两个发动机,欧洲和北美是福利制 度改革的两个主要策源地。
(二)东欧转轨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改革 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过程中,也对原
有的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调整。连续 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加剧、人口老龄化等问 题,使得东欧国家由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的社会保障项 目难以为继。 东欧国家的新社会福利体系以社会保险制度为基础, 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 与生育保险、家庭津贴等组成。其中,养老保险、医 疗保险、失业保险参照欧盟国家的模式,以社会保险 基金的形式运作,基金来源于企业和职工缴纳的保险 费;生育保险、家庭津贴等由国家福利基金负担。 在医疗保障方面,东欧各国先后改变国家全额拨付医 疗经费的作法,由投保人、所在单位、国家三方共同 承担。
3. 强制储蓄型保障
这是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导的社会保险 制度,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为代表, 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以及我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也实行了这种保障方式。
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创设了公积金制度: 一是以雇主与雇员自己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强制雇主
与雇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并按照规定缴纳公积金; 二是政府监督,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 三是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即雇主与雇员缴纳的公积金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