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
(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
拉辛的《安德洛马克》;
莫里哀的《伪君子》;
拉封丹的《寓言诗》;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六、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代表人物: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狄更斯等。

代表作品:斯丹达尔的《红与黑》;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莫泊桑的《羊脂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的《双城记》等。

现实主义堪称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文艺思潮之一。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
型化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黑暗,并带有批判精神。

19世纪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闻名世界的现实主义作家,如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莫泊桑等。

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这使得它必然不会随着时代的落幕戛然而止,
新的时代会赋予它新的内涵,迸发出它源源不绝的生命
力。

(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
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
在文学上的体现。

象征主义流派是对当时的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非理性、
自我表现为旗帜的, 表现出对传统文学审美观念的叛逆
精神。

基本特征:第一,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真实”。

第二,常常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三,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第四,在风格上,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位余地。

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艾略特、庞德、叶芝等。

代表作品: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艾略特的《荒原》;
叶芝的《奥辛之浪迹》等。

象征主义的成就主要在诗歌和戏剧上。

象征主义诗歌常常带有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余地给读者鉴赏,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诗歌更显“诗化”了。

并且象征主义诗歌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这也给诗歌带来了更多的美感。

但象征主义诗人作家往往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想法,笔下的某些意象、象征晦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它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