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患者的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的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时开始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而后期的营养支持则是促进 患者康复。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 未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 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 肠外营养,不良的分类
➢ 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恶性营养不良 (kwashiorkor)突发严重疾病,外观及人体测量值基 本正常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受损
多见于创伤、烧伤、感染等严重应激的重症患者
➢ 消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外观消瘦 , 体重及人体测量值 ↓↓ 血清蛋白及免疫功能基本正常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养液渗透 压不宜过高
精品PPT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2)
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PEJ
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置入空肠上段, 可以在空肠营养的同时行胃腔减压,可长期留置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减少返流与误吸风险、可在 喂养同时进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精品PPT
营养支持
应用于20世纪上半叶
发展于20世纪下半叶
60年代末, Stanley Dudrick等 成功经深静脉置管 提供营养物质 ❖临床营养支持为ICU治疗的三大支柱技术之一,与ICU 技术、器官移植并称20世纪医学发展里程碑
Today
对营养支持的更深刻认识
营养不良
营养不足
营养过剩
精品PPT
屏 障
营养
屏 障
蛋 白 酶


生 长
免疫屏障
分 泌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精品PPT
肠内营养适应症:
当病人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而不能或不愿经口 摄食,或摄食量不足以满足需要时,胃肠道功能允许而又 可耐受,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
精品PPT
肠内营养的应用
1、重症患者EN时宜采用持续泵入方式,营养液输注速度根据 患者耐受程度确定(一般20ml/h起,逐渐维持滴速100120ml/h ,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5-7d达到全量), 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精品PPT
微量泵的应用
喂养泵的应用 预防EN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 管道堵塞 减轻护理工作量
多见于慢性消耗的恶性肿瘤患者
➢ 混合型营养不良(Marasmic Kwashiorkor) 多见于慢性疾病及处于高代谢应激状态的患者
精品PPT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危重症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精品PPT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2、对于返流、误吸高风险的重症患者,宜采用经小肠喂养方 式和应用促胃动力药物;
3、体位保持上胸部抬高30-45° ; 4、监测胃残余量(Q4h):2次以上>200ml,或1次以上>
250ml,或>喂养的50%,应予减量,加用促胃排空药物,如 胃复安等,仍不改善则应停输; 5、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6、警惕高血糖; 7、保持肠道通畅,定期灌肠,保证定期排便加快肠内容物排 出,保证每日大便通畅。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精品PPT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复尔凯家族:专业肠内营养输注 系统
精品PPT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 学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维 持
机械屏障





固生 有物
肠内
化 学
酸 及
菌 丛 的
适用: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淤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 的重症患者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适用: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患者
精品PPT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精品PPT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精品PPT
营养支持的途径
肠道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经胃肠途径提供能量及营养素以满足 人体需要,包括口服、鼻饲和造瘘三 种方式。
精品PPT
肠内营养的途径
经鼻胃管途径
精品PPT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下空经肠胃造/空口肠术造口 经鼻空肠置管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经鼻胃管途径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 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饮食 的患者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
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经鼻空肠置管
Today
对营养支持的更深刻认识
精品PPT
流行病学(营养不足)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15-60% 年龄>75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65%
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45% 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85%
ICU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0-100%
精品PPT
营养不良的代谢特点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脂肪代谢紊乱 蛋白质分解加速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浓度变化 胃肠道功能障碍
精品PPT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 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 (20 - 25 kcal/kg•day);
• 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 增加(30-35 kcal/kg•day)
“允许性低热卡”其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 持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 淤胆与脂肪沉积等 。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消化道结构
营养支持 治疗的意义
减少损伤的 分解代谢反应
改善临床结果 降低并发症率 缩短住院期
精品PPT
减少相关花费
评估:NRS-2002
精品PPT
Risk>3;High risk≥5
评估:NUTRIC评分
精品PPT
Without IL-6≥5;IL-6≥6
营养支持的原则
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给予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发生应激后24~48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