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课堂PPT)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课堂PPT)
练习: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为82°而此时北京时间为 11:00点,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15
例、上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
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 D )A.AB. BC. C
D. D
17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的位置有关。
28
四季的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29
_____________
(50°w ,20°s)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
70°N及其以北地区
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50°
。
(3)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
B。
(4)有关经线X度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10°W B.位于10°W 以东
C.为60°W D.位于10°W 以西
纬度间隔
23.5°S
13
3.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加坡(1°N),汕头(23.5°N),海口(20°N),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C
)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14
(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北回归线以北 ,太阳往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 南 南回归线以南 ,太阳往北升到最高处,即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 北
日落
日落
南
北南
北
日出
北半球
日出
南半球
18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 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7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9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春太秋阳分直日射:由点赤所道在的向纬南线北向两南侧北递减两侧等纬距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 相等 3.同一时刻,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1
学习目标:
1 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3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 地平面 的夹角,也叫太阳高度角。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90°
90°
60°
60°
30°
0° 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30°
南极圈
0° 南极
10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 (时间) 变化规律
夏至日最大, 冬至日最小
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至日最大, 夏至日最小
11
(四)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 90°- 纬度差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影子较长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影子更长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19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下图,各点旗杆日影长
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是直射点)。
20
例题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太阳 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
3
练习1:读下图,填出A、B、C、D的太阳高度
(1)A <0°B =C0° D>—0—°—— 90 ° (2)着重标出正午12:00的经
线
C
D
A
B
12
5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6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确定地方时
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也就是说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以根据地方时 的计算方法推算出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2.确定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求出当地 的地理纬度。
S
N
S
N
北半球
南半球
21
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
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 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 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 角 的 关 系 为 : α + h= 90°( 如 下 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器倾角, 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 =90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间隔,所以α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间隔。
αH
24
6.确定楼间距、楼高
以我国为例,建房时,为保证各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射, 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 (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26
1.如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M的地理坐标为: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注:同一半球纬度差“-”,不同半球纬度差“+”
例1.计算安康(大约32º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日:71º26′ 冬至日:24º34 ′ 二分日:48°
12
练2:求北京(40°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6°34
40°
北京
N
40°N
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