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与难点
重点:1.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响;
2.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分组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语文》 主编:王荣生、吕志敏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主编:朱东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4.法家
(1)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2)作品:《韩非子》
(3)思想主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第四单元16.先请诸子语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2.使学生既获得诸子的睿智来启迪智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圆融,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思想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
3.滋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教学重点
(二)布置本节课的解读文本的任务。
任务一:布置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直,伐,彰,要,狷,醴,谄谀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任务二:师生共同疏通文句
第一则:
1.学生结合注释,试翻译本则。
2.教师明确:有人问:“用恩惠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坦诚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3.墨家
(1)代表人物:墨子。
(2)作品:《墨子》
(3)思想主张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主编:袁行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一、导入。
有人说,两汉以前的文学像白酒,甘美醇厚,越久越有滋味;唐宋文学像红酒,浓烈奔放,时时怀有极盛时期的大度;元明清的文学如啤酒,贴近市井,温润可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诸子的思想涉及面很广,其中的很多思想极具启发性,有着永久的价值。就“为人处世”而言,他们并不是一些死板、严肃的“老古董”,也不是一群死守门户之见的“老顽固”,而是一批“活透”“悟透”人生、社会的“大明白”。让我们好好读一读这些“大明白”的话,看看自己能不能变得更明白。本课精选先秦诸子语录12则,内容涉及为人、立世、交友、治学多个层面。让我们用诸子的睿智来启迪智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圆融。
在教育上强调其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以德报怨”看起来宽容至极,代表了谦和、隐忍的中华美德,但实际上,这却不是孔子的本意。缺乏原则性和底线的宽容是对恶行的姑息和纵容。孔子不仅反对“以德报怨”,而且还明确提出“以直报怨”的观点。所谓“直”,《说文》:“直,正见也。从∟,从十,从目。”“正见”,就是正视、直视。孔子还曾说:“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这样看来“以直报怨”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其基础在于儒家的“直道”。这种“直”,作为一种人格标准,应该是以“坦诚”为特征的。不隐瞒、不修饰,让施怨之人知其不足、反躬自省,也让自己活的坦然、潇洒。为人率直、方正,是给人生创造的最重要的底色。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识链接。
1.儒家
(1)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2)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3)思想主张。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先秦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录十二则
———————————————————————————————— 作者:
———————————————————————————————— 日期: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专业班级
15高职财会1、2班,15高职护理3、4班
授课教师
吴亚亚
授课序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3.教师讲解:
《论语注疏》:“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者, 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曰:‘以恩德报仇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仇怨,以恩德报德也。
2.道家
(1)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2)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3)思想主张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