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文论详解

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文论详解

第四章论作家的道德修养。
二、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原则
理性的原则
自然的原则 古典的原则 道德的原则
(一)理性的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亚里士多德:艺术创作是“心之理
性的生产”。 贺拉斯:“要所做成功,判断力是 开端和源泉。”
布瓦洛的“理性”
一、何谓“古典主义”
1.服从权威,并视按权威指引创造出的作 品为第一等的作品; 2.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范本,体现出古希 腊罗马艺术的风格; 3.具有典范性的经典作品。

古典主义隐含了评判的尺度
二、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
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国家至上——
秩序与理性——皇家风范、宫廷趣味的 形成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绝对君权在文艺 领域内的体现。
《诗的艺术》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总论,一般地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阐
明理性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同时概 括地说明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分析了牧歌、挽歌、颂歌、十四行诗、歌谣
等次要诗体。
第三章论述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主要诗体,为金书
的核心部分’三一律”就是在这一章被定为法规的。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方法与 美学原则对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演绎法:分析、解
剖、排列、综合
“真就是美”——
条理,秩序,统一, 均整,平衡,对称, 明晰,简洁,规律
三、新古典主义代表文论家
法国: 沙坡兰(1595-1674):《法兰西学院关于 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高乃依(1606-1684):《论悲剧》、《论 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 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 布瓦洛(1636-1711):《诗的艺术》

“ 朕 即 太 国 阳 家 王 ” 路 易 十 四
——
凡尔赛宫
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2:
沙龙雅风与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沙龙(Salon,1628,朗布依耶侯爵夫人
首创)“谈话”活动对法语及文化的影 响
法兰西学院(1634年)对文学语言与文
学趣味的规范性作用
法兰西学院一角
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3:
第二,在方法论上,研究哲学必须确立不证自
明的基本原理,这种原理就是合乎理性的,能 建立先验原理,不依赖于经验而演绎出其他一 切原理。
理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三,在伦理学上,理性主义主张以理性节制
情感,排斥激情而重视法则。
第四,理性主义以假定的普遍永恒的人性为尺
度,建立起人的行为的法则。
第五,理性主义重视秩序、体系、法则,认为 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事物的秩序和本质关 系也是绝对的、永恒的。
是想远离常理去寻找他的文思。”
“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观众难以置信,有
时真实的事很可能不像真情.我绝对不能 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感动人的绝不是 人所不信的东西。”
2.艺术创作过程离不开理性的节制
题材处理:应适可而止;材料为主题服
务,要以主题约束材料。
表达:避免浮词滥调,避免过多藻饰。
布局构思:离不开理性的把握。
反思》《古代艺术史》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布瓦洛(1636-1711),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和新 古典主义审美精神的杰出代表。 生于巴黎,两岁丧母,个性孤寂, 早年攻读神学。1657年毕业于巴 黎大学,做了律师。继承父亲遗 产后离开法院,致力于文艺创作, 成为一名讽刺诗人。后以《书简 诗》获得路易十四恩宠,成为御 用宫廷诗人和批评家。 1684年 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诗的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
了5 年时间写了一千多行的 诗体论文《诗的艺术》, 这是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 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 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 理论著作。发表后为路易 十四所重,钦定为古典主 义文学的理论法典
一、《诗的艺术》的内容构成
新古典主义代表文论家
英国:
德莱顿(1631-1700):《论剧体诗》(又译《论诗 剧》)、《悲剧批评的基础》
蒲柏(1688-1744):《论批评》、《荷马史诗序》 约翰生(1709-1784):《<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德国:
高特雪特(1700-1766):《批判的诗学》 温克尔曼(1717-1768):《对古希腊绘画和雕刻的
哲学基础:理性主义(Rationalism)思潮
核心:尊重理智,皈依理性,注重秩序,
尊重法则,从理性的角度来探索宇宙万 象,来建设人的道德制度。
代表人物:勒内·笛卡尔(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理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认识论上,人的理性可以离开感知
觉而独立,是真理的根源。它是一种先天的认 识能力,是一种良知,是普遍的、永恒的,人 人生而具有的,所以人凭借理性自能判定是非, 明辨真伪。

“理性”就是笛卡尔在《论方法》里所说 的‘良知’,它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辨别是非 好坏的能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理性”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引能力、约束力、 控制力,是引导人达到善、实践善的能力。
1.艺术真实不能违背理性
“大部分人迷惑于一种乖僻的情致,总
创作中的情感:肯定情感的作用,但须
以理性驾驭情感。
内容与形式的处理:形式应符合内容的
理性要求,避免以辞害意。
3.三一律的确定——遵循理性的要求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新 古 第 典 五 主 以 章 义 布 瓦文 洛论
为 例
——
新古典主义文论概述
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17世纪 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 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 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 洲几乎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 漫主义文艺兴起(雨果发表《<克伦威尔> 序》)才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