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3.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 )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据此推断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D.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5.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原则”应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
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的改善8.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9.据报道,针对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是东方“北约”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上合组织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一个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组织,不具备军事职能,不能和“北约”相提并论。
下列对这两个组织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都是区域合作组织B.都是军事联盟组织C.都是经济联盟组织D.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盟组织10.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年。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但是8年后才正式建交,推动建交最有可能的因素是()A.中苏关系严重破裂B.“文革结束”C.坚持多边外交战略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推动11.1973年1月,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在今后三到五年内从欧美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一方案被通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能够实施是主要得益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西合作D.求同存异在国际上广泛影响12.21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的友好关系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C.成立多方共赢的上海合作组织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13.“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14.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15.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16.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7.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
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条线D.不结盟19.《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0.“一边倒”其基本释义为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是()A.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C.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D.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
“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22.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材料2: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据材料1、2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2)据材料1、2分析,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作出过什么承诺?23.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
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
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
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
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