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

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一、爱情市场
从男女双方角度来看,倘若将爱情看做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的是爱情需求与爱情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恋爱者本身既是爱情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它的消费者,因而爱情市场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市场。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爱情市场也会出现货币的身影,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爱情的资源属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资源提供方即爱人的外表、性格、年龄、工作、收入、地位、健康度、性能力以及家庭观念等方面。

一个人能提供的爱情资源,可以看做是这个人生产的社会产品,那么其产品的价值必然具有差异性,因为首先人的长相就有差别。

当然,外表的差异与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的差异相比,其权重比明显要低得多。

爱情资源的稀缺性是对于少数人而言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及整体优势明显的人,才是爱情市场的抢手货。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能提供的爱情资源都是同一价格水平的低档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因而,当一个人有钱、有权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人投怀送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二奶和小三。

爱情的需求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生理上的需求——性;二、心理上的需求——情感,三、物质上的需求——生存和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三种需要是永恒的,是一种刚性需求,由此可见,爱情的需求弹性指接近数为零。

不过,也不排除少数出家当和尚或者修女的人出现。

爱情的需求是刚性的,这就为追求者提供了机会。

但是,爱情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谈恋爱总要有先开口的主动追求者,而被追求的人往往又都是比较优秀的,面对追求者的殷勤他们经常挑三拣四甚至不予理睬,因而爱情市场是卖方市场,并且卖方对于自身的价格拥有定价权。

但是,爱情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首先,爱情本身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为首先一个人的年龄就是在变动的;其次,市场需求是在变动的,因为一个人的追求者随自身年龄和要求的增长而递减。

所以,无论卖家对自身的定价有多高,爱情交易都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

如果眼光太高,那么很可能会使大家望而却步,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

社会上很多女白领,因为看不起追求自己的人而将他们一一拒绝,结果到后来自己无人问津。

随着时光的推移,当大龄剩女们发现自身青春不再的时候,才开始着急婚姻问题,于是纷纷加入惨烈的老公争夺战。

这时候那些本来条件不太好的剩男则成了抢手货,身价倍增;而那些女强人则因为既不善于追去男性,同时又人老珠黄,反而价格不断下跌。

从这个角度来看,爱情市场的运行符合价值规律,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才能把握自己的爱情。

爱情市场与传统市场一样,买与卖是同时进行的,但不同的是买卖双方永远不会成交,对方的爱情永远不会是自己的私人物品。

只有在古代才会出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甚至“夫死女亦去”的所谓贞洁烈女。

而在现代社会,即使结过婚的两口子也可能会因感情不和或者第三者插足而离婚,从而终结这场交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爱情市场是完全竞争和自由配置的自由市场,买卖双方的地位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爱情产品是在自由流通的。

现代社会是自由开放的社会,不仅恋爱分手遵循自由原则,结婚和离婚也是受保护的。

自由市场经济固然有其好的一面,但却无法避免产生生产过剩和资源浪费。

爱情市场也一样,总是有很多人想插足做第三者,同时又有很多人苦于找不到对象。

中国古代包办婚姻,应该说是爱情市场的凯恩斯主义,不过已经成为历史。

婚姻是爱情市场上的规模经济,它不仅实现爱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实现了1+1>2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人类得以繁衍发展。

但规模经济并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有时候也会出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情况。

究竟如何见婚姻的规模优势发挥到最佳,则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

二、爱情投资
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看做是一场投资。

对于爱人的付出可以看作是投资,投资的机会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情感的投入。

投资的收益则是自己的幸福,包括前期的沟通、交流、好感和信任,以及后期的婚姻、家庭、生活,它的量化指标是幸福感,计算公式是:幸福感=效用/期望值。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和收益是同时进行的。

按投资种类的分法,爱情可以分为两种:一、短线投资式得爱情,因为只是短线玩玩,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爱情的体验,同时担得风险却不大;二、长线投资式得爱情,因为要放长线钓大鱼,所以来得慢、去更难,长期的性格磨合、感情培养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而且还要承受无果而终的巨大心理压力。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总体而言,短期投资的风险小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的收益大于短期投资。

那究竟怎样选择爱情的投资方式才最合理呢?在年轻(主要指青少年)时,作为一个初学者,很多人选择了短线投资,因为谈恋爱的投入和风险都比较小。

而真正成熟之后,往往选择长
线投资,因为婚姻和家庭产生的收益更大。

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投资模式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投资收益多少的预期。

收益分为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

如果只要获得短期收益而不想长期持有,就不需要投入太多,而且要及时清仓。

所以,如果不打算白头偕老,就不要用山盟海誓欺骗感情,而且要趁早收手结束恋人关系,否则不仅伤人而且害己。

而对于想真正获得长期收益的人而言,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收益越高风险越大”(爱情收益的风险来自于性格不合、父母压力、婚外恋等可能造成分手的因素),因此,规避爱情风险是第一要务。

如何判断风险并规避风险呢?首先,要慎重选择投资对象,在确定对象之前要作仔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对投资对象的性格和情感有大致的判断和把握,不会到最后无果而终;同时,还要不断增加投入资金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即使已经结婚了,也不要冷落了你的爱人,要知道他(她)随时可能会出轨;此外,想办法增加自己手中的砝码,争取在爱人心中站有主要位置,保证自己对它的影响力(注意:不是武力的威慑!)。

最后,要懂得将自身损失降至最低,根据沉没成本理论,牛奶打翻了就不要再摔坏杯子。

如果实在无法挽回你的爱人,就当花钱花感情买个教训,倘若为了感情而自杀或者杀人是很愚蠢的。

将爱情比作投资其实并不合理,因为爱情是双方共同的的投资,虽然主动追求者在开始时投入的要更多,可被追求的爱人则在之后付出了同样很多。

因此,爱情的投资应该是双向的投资,在这场投资中,双方都有投入,同时也都获得收益,因而,爱情没有所谓占便宜和吃亏一说。

所以,当老公要和老婆亲热时,老婆绝对不会给老公一巴掌并骂他流氓。

综上所述,爱情是双向的投资,也是双向的受益,在这场良性的博弈中,男女双方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因为自己的幸福收益来源于他(她)。

如果不珍惜你做出的投资,那么只会有一种结果,就是你的投资成果被别人占有并享用,那时候只能望爱兴叹,怪自己爱错了人。

“风险越大收益也越高”,虽然会承受巨大风险,但如果可以获得更大收益,那么就应该进行长期投资。

这有两个原因:一、无论风险多高,都必须要找到一个长期投资的对象,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找个伴,除非是独身主义者;二、长期投资虽然风险很大,但整体上看收益是稳定增长的,特别是国债和黄金最具代表性。

然而这又牵涉到下一个问题,
如何寻找
特别是准备选择潜力股的女性朋友,要明白一个道理,潜力股升值后会有更多人要求买进,而此时股票的选择可就由不得你了。

投资的收益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但是
元好问说“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在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念中,爱情是心灵的沟通与
有人说,恋爱越久爱情越乏味,因而爱情的发展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投资对象的种类可以大致分这几种:一、股票型,股票在虚无缥缈中涨跌不定,身价随着市场牛熊而变化,而且从长期来看,其价格变动趋势是先涨后降的,能坚挺下来的只有少数。

二、债券型,这种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作为不大,可以适合长期持有;
三、黄金型,黄金的价值永远不会跌,
婚姻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曹世珍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罗曼罗兰说“婚姻的伟大之处,在于唯一的爱情,两颗心的互相忠实”
投资首先要有投资渠道,最好是自己熟悉的渠道,这样获得收益的几率会更大,所以找对象首先考虑自己身边的交际圈里的人。

其次,确定投资对象,自己身边的同学、同事,甚至是本来不认识的人都可以是投资对象,但是选择的时候则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再次,要确定收益预期,至少收益应该为正值,如果女孩子当男生打算追女孩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女生是否会给自己机会,当预期收益大于成本
总体而言,短期套利的风险小于长期投资,对初学者而言,短期套利要更保险一些。

所以,年轻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是正常的。

但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是合理的,这就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问题,本文不作解释。

而且,对于初学者而言,短期套利也是唯一的最佳的选择。

所以,很多人“不求天长地久,只为曾经拥有”,这种行为可以原谅,但不可以被提倡,这就涉及下一个问题,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