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

→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于结肠粘膜皱 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 出体外。 ❖ 滋养体去向:①侵入肠黏膜→肠溃疡②血行播散 → 异位寄生③排出体外→ 脓血或稀便④形成包囊
包囊和滋养体
包囊
滋养体

小肠
结肠
包囊 体外
身体免疫力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转入血液,侵入肺、肝等, 引起炎症或脓肿
里急后重,腹泻,果酱样脓血粘液便,腥臭,数十次/日 。 B、慢性: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 ❖ 肠外阿米巴病:依寄生部位不同,表现不同。随血流可引 起肝、肺、脑脓肿。但一般常伴有肠阿米巴病史。以肝脓 肿最多见,多好发于肝右叶。肝肿大,肝区痛,进行性消 瘦、贫血。
并发症
❖ (一)肠道并发症: ❖ 1.肠出血:肠粘膜溃疡侵袭肠壁血管 ❖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 ❖ 3.阑尾炎:好发于盲肠部位,容易累积阑尾 ❖ 4.结肠病变:如阿米巴瘤、肉芽肿及纤维性狭窄。 ❖ (二)肠外并发症: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肺脓肿
较多,感染率高低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卫生 条件及生活习惯有关。
生活史
❖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 致病阶段:滋养体 ❖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 ❖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 ❖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 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 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
❖ 阿米巴多数营自生生活,也有少数营寄生 生活的。寄生在动物体和人体内。
❖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共有 7 种 ,寄生在 人体的消化道、腔道。
❖ 多数不致病,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一种致 病。
❖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



寄生部位

溶组织内阿米巴
肠腔

哈门氏阿米巴
肠腔

结肠内阿米巴
肠腔

布氏嗜碘阿米巴
肠腔
,没有角质。可分为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类、原生菌类。)
❖ 2.医学原虫: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 胞内的致病或非致病性原虫。
❖ 3.滋养体(trophozoite):具有运动、摄食和 生殖能力的原虫生活史期。
❖ 4.包囊(cyst):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 ,形成静止原虫生活史期。多为感染期
小滋养体
滋养体小(1020微米),内外 质不明显,内质 没有红细胞。 注意:溶组织内阿 米巴的滋养体不 论大小都具有侵 袭性。
❖ (二)包囊(cyst):
❖ 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静止原虫 生活史期。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形态,能 起传播作用。
❖ 10-20微米,呈无色透明的类圆形,可见1核 、2核和4核包囊。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 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 棒状,另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第一节 阿米巴病
概述 ❖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阿
米巴病。临床上通常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 阿米巴病。 ❖ 肠阿米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表现为痢 疾样症状;肠外阿米巴病病变可发生在肝、 肺或脑,主要表现为各脏器脓肿。
阿米巴(Amoeba)
❖ 阿米巴即变形虫之意,具有宽大叶状伪足 的运动细胞器为其基本特点。
阿米巴痢疾
生 活 史 示 意 图
致病机理
❖ 1.毒力: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穿孔素破 坏靶细胞;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 2.共生菌群的协同作用:提供食物、厌氧等理化 环境与合适的pH值;削弱宿主抵抗力,直接损伤 肠粘膜,以利于阿米巴的侵入。
❖ 3. 宿主细胞协同作用:中性粒细胞被趋附→触杀 →放出有毒氧化物→破坏组织
病原学
❖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 ❖ (一)滋养体:
具有运动、摄食和生殖能力的原虫生活史期 。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形态。可分为大 滋养体和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 比白细胞略大(1060微米),内外质分 明,外质透明,内质 颗粒状,可见吞噬的 RBC
❖ 泡状核,核仁小,居 中;核膜内缘有染色 质粒,大小一致,均 匀排列;核仁与 核膜 间有时可见网状核纤 丝
❖ 注:溶组织阿米巴对宿主损伤主要通过其接触性 杀伤机制。
二、病理特点
❖ 原发灶(阿米巴肠炎或痢疾):肠粘膜隆 起、充血,中央为小溃破口。
❖ 急性期:增殖的滋养体可突破粘膜肌层, 侵入粘膜下层,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 疡,这点与细菌性痢疾的弥漫性病灶不同 ;重症时可深达肌层,可致大片粘膜脱落 ,可发生肠穿孔。

微小内蜒阿米巴
肠腔

脆双核阿米巴
肠腔

齿龈内阿米巴
口腔

棘阿米巴 ★
眼角膜、脑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


★为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偶寄生人体
一、肠阿米巴病
定义:肠阿米巴病即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 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 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典型临床表 现有果酱样大便等痢疾样症状。
主要内容
❖ 1、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流行病学与生活史。 ❖ 3、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 4、实验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 5、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治疗。
基本概念
❖ 1.原虫: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全部功能的单细胞 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全部生活在水中
各种包囊(铁苏木素染色)
一核包囊
二核包囊
拟染色体为黑色棒状,
未成熟包囊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四核包囊-成熟包囊
流行病学
❖ 传染源: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及无症状包 囊携带者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
❖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 ❖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普遍
易感。 ❖ 流行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发病
❖ 慢性期:粘膜增生导致阿米巴肿。
❖ 继发灶(阿米巴病):肝、肺和脑脓肿; 皮肤及生殖系炎症。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为几天到几个月、甚至一年。 ❖ 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肠炎、阑尾炎和阿米巴肿。 ❖ 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脓肿;皮肤阿米巴病。 ★好发部位:近端结肠、盲肠; ★临床表现: ❖ 肠阿米巴病: A、典型阿米巴痢疾(急性期):腹绞痛,
原虫感染性疾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欧松
病例
❖ 某省卫生厅一干部,男, 45岁。98年3月出 现上腹疼痛,发病不久后又出现咳嗽、咳痰 、夜汗、消瘦。查:肝肿大、肝区压痛,并 有胸腔积液,经某大医院初步诊断为原发性 肝癌并肺转移。后经肝组织穿刺活检未查到 癌细胞,但查到了一种小小的寄生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