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审计及操作

内部控制审计及操作

❖ 因此,每个不同的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是有差别的, 任何教科书上的或者其他的现成经验都只能作为借 鉴之用而不能照搬照抄,具体的经济组织只能是根 据自身的特定情况制定自己的控制目标、原则、采 用适合自己组织、机构、人员、资源配置状况的的 风险评估模式和控制措施、程序与方法。
❖ 目标是控制的最高宗旨,是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控制。
监督与评价,是指队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效果和质量的 检查、督促和评价。
❖ 一个有效的控制应该是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过程, 通过关注某个时点的结果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传递给控 制主体,以纠正偏离目标的差错,这就是监督。
❖ 评价,是定期对涉及内部控制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 机构和岗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改进 意见、建议,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有效。
❖ 一个组织的控制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组织结构、组织文 化、信息与沟通系统。
❖ 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载体;组织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 意识和理念;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
❖ 控制系统,是指为合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 程序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活动的整个过程。
❖ 树立好目标,使一切行动对准目标,保证目标的实现叫控制。所 以,要实施控制,首先要树立好控制的目标,这是控制系统的第 一个环节;但目标能否实现,还必须对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环境中 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正确地评估,这是控制系统的第二个 环节;针对组织的目标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恰当的控制政策和 程序并使之有效实施,才能规避风险保证目标的实现,这是控制 系统的第三个环节。
控制环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基础,没有它,其他要素就 成了空中楼阁。任何一个组织(企业或公司)的控制 环境都要受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信息与沟通系 统的影响,反过来它又影响着业务流程、员工控制意 识、具体控制活动及其监督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本身是一个过程,它不能局限于一些手段和 方法的表现形式。
❖ 法老统治时期的古埃及就存在内部控制的萌芽,如: 赫曼霍特墓石记载(《蒙哥马利审计学》P7)
❖ 古罗马时代,会计帐簿的设置和分类已有了发展,同 时记帐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其中突出的表象为:“双 人记帐制”即: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同时由两个记帐员 同时分别在各自的帐簿上记载,最后定期由第三者将 两个记帐员所记的帐对比考核,审查有无作弊和差错 以达到控制财产收支目的;此外,还强化了财产的支 出检查和复核制度以及限制授权与批准。
❖ 在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也有了内部控制的思想,《周 礼》中的有关记载,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周礼理财之 所出》中指出:“虑夫掌财,用财之吏,渗漏乾(音 干)设,或者容奸而肆欺……于是一毫财赋之出入, 数人之耳目通焉”既是说:考虑到掌管和使用财赋的 官吏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因而规定每笔财 赋的出入要经过几个人的耳目,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 的。为此著名的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教授评论道: “在内部控制,……方面,周代在古代是无与伦比 的。”(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P86)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后,我国财会和审计实践者 积极进行了探索,逐步对企业治理、管理控制、管理 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等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逐步认识 到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简称三论)对企 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
三论提示我们: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机 构,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必须完善内部审计的机构与科学定位以及内部审计资 源配置,抓住关键因素:组织机构、人员管理、业务 程序的控制,同时,不能忽略控制环境的治理。
为监督与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控 –控 控制目标制
经常性监督





督 与 评 价
风险评估

信息与沟通系统
影响控制环境
控制活动 影响控制系统
定期评价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 序 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 控制环境分为七个方面:管理哲学与经营方式经营风格、组织结 构、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及人事政策和程序与实务、 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方法、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影响。
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 架》报告所提出的由“三个目标”“五个要素”组 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了国际普遍的认可,成 为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
❖ 其强调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基础,监督是内部控 制的实施保障等也引起了我国审计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 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了建立健全和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 “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评价”此三要素是一个 相互联系、综合作用的整体,它们构成对处于变化中 的控制环境作出动态反映的整体框架。
❖ 该框架中,控制环境为控制系统提供支撑,监督评价 为控制系统提供保障,控制系统是整个框架的核心。
❖ 同时,控制环境和控制系统为监督评价提供信息和依 据,监督评价反过来影响控制环境和控制系统,为优 化控制环境和系统提供意见和建议。
❖ 按照这一理解,内部控制虽然随着上世纪40年代作为 专用名词广为流传,为各国管理者所重视和运用并开 始风行世界,但其缘由却早在公元前就有萌芽。
❖ 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800年—公元95年时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内部控制的形式,如对财产实行的双重保管,对称职、 诚实官员的需求,以及约束财产使用和职责分工的问 题。
内部控制发展缘由
❖ 内部控制(INTERNAI CONTROL)是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组织强化内部管理和满足社会的 需要而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著名的学者塞缪尔.约翰 逊将它定义为:“由一个职员保管的登记簿或帐册, 可由他人逐项检查。”
❖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授权与批准以及不相容 职务的分离与相互牵制监督检查。
内部控制与风险导向审计问题
❖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1月1日实施了《内部审计实 务标准》将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