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顶思考帽与青年教师团队研修长春市第159中学小学部李彩萍听课、评课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它是新老师学习成长的主要途径,对于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来说,听课,除了学习交流之外,还有指导的作用。
听评课也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们总是把古老的话题赋予新意,力求打破传统的做法,于是,很多关于听评课的新做法便产生了。
目前小学部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新的评课方式——六顶思考帽评课法。
一、什么是水平思考法假如有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四个人分别站在房子的前后左右,四个人都在争论自己看到的房子的正确性,有点像《盲人摸象》,他们都对吗?都错吗?这就是传统思维的局限性。
1、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考虑;2、从片面的角度进行考虑;3、情绪会影响思维的效率。
如果运用平行思考法,那么四个人都会绕着房子走一圈,分别看到房子的四个面,因此,在每个时刻,每个人都对同一观点进行平行思考。
平行思维是一个管理我们思维本身的一种方法。
它将我们的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分解,分别进行考虑,而不是同时考虑很多因素。
水平思考法的核心是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同一件事情。
六顶思考帽就是水平思考法的具体运用。
二、什么是六顶思考帽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
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
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六顶思考帽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三、六顶思考帽的含义每顶帽子的具体含义,我将以我对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总结为例,带领大家来了解六顶思考帽的实际应用。
根据《159中学小学部青年研修团队阶段实施计划》要求,语文、数学两个研修团队按要求开展研修活动,现采用“六顶思考帽”法对上学期研修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白色就像计算机,你输入什么,它就输出什么。
代表中性和客观,白色思考帽思考的是客观的信息、事实和数据。
思考的真谛:白色思维提出事实和数据;用事实和数据支持一种观点。
信息越多,每个人就越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该走的路。
举例:语文围绕3个主题,数学围绕4个主题各开展活动8次,基本按照活动日程表开展研修活动。
经统计,数学学科没有进行集体备课的1次,语文课堂教学日期延后2次。
教师平均出席率87.9%,提前备课率为62.4%,材料上交率为92.5%。
红色是火焰的颜色,代表直觉、情绪和感情。
红色思考帽提供的是感性的看法。
思考的真谛:红色思维可以帮你做到:你的情感与直觉是什么样,你就怎么样将它们表达出来。
红色帽子让你明确表达自己的直观感觉举例:1、研修价值上看,团队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由之路,是学校内涵式发展强大的助推器。
2、研修过程上看,数学好于语文。
数学思路明晰,语文已进入瓶颈期。
黄色是太阳的颜色,代表阳光和价值,黄色思考帽是乐观、充满希望的积极思考。
思考的真谛:通过黄色思维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做到深思熟虑,强化创造性方法和新的思维方向。
当说明为什么一个主意是有价值的或者是可行的,必须给出理由。
举例:1、给年轻老师带来了变化,使他们迅速成长。
2、唤醒了老教师潜在的激情和活力,骨干带头作用得以发挥。
3、通过主题研修,解决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研氛围初步形成。
4、多数成员能保证研修时间,正确对待研修工作。
5、多数成员认真备课,评课时有观点,有建议。
黑色代表冷静和严肃。
黑色思考帽意味着小心谨慎,它指出了任一观点的风险所在。
思考的真谛:指出遇到的困难;对所有的问题给出合乎逻辑的理由;当用在黄色思维之后,它是一个强效有力的评估工具。
例:我认为有个危险:竞争对手也会跟着降价。
1、研修工作缺少奖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老师积极性。
2、研修工作缺乏创新,团队负责人能力低,导致研修水平不高。
3、个别成员把研修活动看作负担和压力。
碍于面子,不得不参加研修团队。
不能摆正心态,抱着应付的心理和完成任务的态度。
4、教研时不能深入思考,似乎只是主备人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个别成员教研时连主题和课题都不知道,教案是复制别人的。
5、评课时有顾虑,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6、教研时一个思路,自己的课堂依旧我行我素7、村小教师不能按时听课,教案上交不及时。
8、课堂观察法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观察停留在表面。
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代表丰富、肥沃和生机。
绿色思考帽允许人们做出多种假设,指向的是创造性和新观点。
思考的真谛:绿色思维激发行动的指导思想,提出解释,预言结果和新的设计。
使用绿色思维,我们寻找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新颖的念头。
例:我们应该从旧观念中跳出来,发现更好的想法。
1、建立奖励制度,以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
为团队成员培训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
2、建议修改课堂观察法或换另一种评课法,如六顶思考帽法。
3、改变思路,引导教师备课前的思考,由每个人写教学设计改为主备人写教学设计,提前一天下发,其他人进行二次备课,并用六顶思考帽法进行思考与分析。
4、教学领导跟踪听课,以保证研修成果的运用。
蓝色是天空色,它俯视苍穹,是对思考的思考。
蓝色帽子控制着事物的整个过程,是对思考过程和其他思考帽的控制和组织。
思考的真谛:蓝色思维可以让你发挥思维促进者的作用,按需要对思考进行总结,促进团对做出决策。
蓝色思考帽就像乐队的指挥,会议的主持人或主席应该带上蓝色的帽子。
是需要决策和作出结论的。
1、团队负责人继续本着“路走对了,是大家的功劳;走错了,都是一人的错”的原则开展工作。
加强学习,引领观念,拓宽研修之路。
2、制定考核细则,与阶段汇报课成绩挂钩,在岗位责任制酌情加分。
村小教师与村小考核挂钩。
表现突出的老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3、探索六顶思考帽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六顶思考帽法进行集体备课和评课。
4、主备人写教学设计,提前一天下发,其他人进行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量不少于30%,二次备课要有可行性建议。
5、修改简化各种表格。
6、教学领导保证每天至少听课一节并与教师交流,如果教师没按照教研思路讲课,则继续跟踪听课,直至上路五、注意事项:例如在一个会议中,有的人被指定用黑色思考帽来思考,有的则用白色思考帽来思考,等等。
于是人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贯穿整个会议。
这就与六顶思考帽正确的使用方法背道而驰。
平行思考的全部主旨就在于,使每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都运用到每个方向的思考之中。
因此,在某一时间大家都戴上黑色思考帽,在另一时间大家都应戴上白色思考帽。
这才是水平思考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得到充分运用。
六、使用方法1、单独使用:●我想在这里需要戴上绿色思考帽来思考。
●对此,我们也许应该戴上黑色思考帽来考虑。
2、连续使用:●任意一顶思考帽都可以随你的需要经常使用。
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有时使用两顶,有时使用四顶。
不一定每一顶思考帽都必须使用。
●六顶帽子的使用没有固定的顺序六、案例引领(一)特岗杨老师执教的《匆匆》。
杨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散文的学法:品情、悟理。
出示品读助手,圈出品情、悟理的词句,小组交流汇报。
让2名学生板书自己找到的词语。
第一自然段:先由小组汇报,师生合作读,抓住排比句指导背诵。
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词语“头涔涔泪潸潸”。
第三段用填空的形式“()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匆匆的”进行句式训练。
最后连成诗。
第4自然段读一读,说说作者的情感,读出伤感、留恋、惋惜和无奈。
最后明确散文的特点,出示惜时名言。
戴上白色帽子思考本节课老师用了哪些方法?组织了那些活动?围绕品情悟理展开学习,通过批注,找出匆匆的词语和句子。
通过齐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形式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头涔涔泪潸潸”、用“()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匆匆的” 句式训练,创新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时光匆匆无奈与伤感。
抓住“有再……有再……有再…..但是…..”句式指导学生背诵。
戴上红色的帽子思考这节课,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和你的预期是否一致?哪个环节的处理给你印象深刻?1、课堂基调定位比较准。
2、课文挖掘比较深,能给学生思想上的自由,品得多,读得少。
戴上黄色的帽子寻找课例的优点。
我们找到的优点是:采取回顾、自读、自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情悟理;教师教态自然,配乐入情入境;出示品读助手,给学生以学习方向;第一自然段采取把课文变成诗行,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时光逝去的无奈;抓住“有再……有再……有再…..但是…..”句式指导学生背诵,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用“()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匆匆的”句式进行仿写,指向写作,连成一首诗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巧妙而扎实;抓住重点语句“头涔涔泪潸潸”“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等引导学生品情悟理;教学内容明确,戴上黑色的帽子找课例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式看似自由,实则不自由,问题仍旧是老师抛出的,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完全是跟着老师走。
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悟的情况没有生成。
学生品出的情、悟出的理,不是水到渠成,都是生拉硬拽。
2、读的形式少,读的时间短,只有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导致品情不够,悟理不深。
3、时间分配不合理。
前半部用时短,后半部用时长,重点不突出。
4、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用下定义的形式,学生不理解。
戴上绿色的帽子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尽可能富有创意性。
(对于整节课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1、关于这篇课文,多数人认为内容很容易理解,主张让学生自读自悟。
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研磨作者的语言。
因此,教学目标的指向性要明确。
多读,而且读得形式要多样,有练习读、指名读、学生读不好教师要范读,要指导学生读,可以设计接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重点句重点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中品情悟理。
而且,朗读要有层次性。
教师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
2、教学设计上要有取舍,即抓住重点段落。
本课应抓住第三自然段进行品情悟理,品味朱自清散文语言的优美和课文所蕴含道理的深刻。
3、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能读、会读、读懂。
如让学生圈画重点词句后,根据学生汇报,顺势而导,读懂了的略处理,不能读懂的、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处理。
戴上蓝色的帽子思考新方案的可行性。
(梳理,重新确定教学设计)1、大体设计思路不改变,课文切入点不改变。
2、圈画重点词句,根据学生汇报的词句,顺势而导,读懂了的略处理,不能读懂的、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处理。
圈画、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再读、进行相应的训练。
3、教学目标指向品味语言。
朗读要形式多样,第一段使用指名读,合作读,第二自然段使用指名读,重点指导朗读“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4、重点感悟第三自然段,通过“()的时候,日子从()过去,()是匆匆的”来理解时间的匆匆,再用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