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城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改善建议

关于进城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改善建议

关于进城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改善建议大纲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为农村的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一员,活跃在城市的各个岗位上,为城市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是可以利用和支配的资源却是相当少。

《中国民工调查》公布中国现有民工3.12亿,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辛酸与故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又如何。

我们该怎样提高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保障。

关键词:农民工、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改善措施、保障目录关于进城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改善建议 (1)大纲 (1)一、关于农民工 (3)1、农民工的定义 (3)2、农民工的工作状态 (3)3、农民工的生活状态 (3)二、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 (3)1、子女义务教育比较困难 (3)2、居住条件还有待提高 (4)3、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监管不到位 (4)4、农民工保障体系还不购健全和完善 (4)5、农民工维权比较困难 (4)6、大多数人不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市居民身份 (5)7政府的关怀还不能使农民工满意。

(5)三、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改善措施 (5)1、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推进工资协商制度 (5)2、依法完善农民工的用工管理 (5)3、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5)4、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6)5、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保障体系 (6)6、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6)7、加快惠及农民工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立 (6)8、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6)一、关于农民工1、农民工的定义所谓“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们自己却无奈的继续在贫困线上苦苦的煎熬,过着“蚁居”、“鼠居”般的艰难日子,不能公平的分享医疗、就业、教育、娱乐等社会保障性的“改革红利”的人。

当今媒体对农民工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农民工就是搞建筑的。

其实大错特错。

因为从农村来到城里打工有各行各业,有些白领也是农业户口,只是他们学历高一点从事白领工作。

有些总经理也是农村来的,还没落户也叫"农民工"。

2、农民工的工作状态农民工群体的工作领域主要分布在建筑、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和饮食服务四个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9.1%、17.0%、17.5%和13.9%,合计比重达到67.5%,交通运输业是5.0%,家政服务是2.4%,环境卫生是3.0%,个体户是8.9%。

可见,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比较多,但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3、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态是比较严峻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民工的居住存在这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多年来,我国对农民工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和监管长期处于盲区。

各地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饮食质量低劣、就餐环境差,他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的自觉水平很低,已经构成社会一大隐患。

据相关调查表明,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方式为:睡觉,看电视,人无所事事,找老乡聊天,打牌或者打麻将,给家里打电话,在工棚喝廉价酒等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视,第二位的是睡觉(21.05%),第三位的是看书看报(20.78%),以下依次是:和工友聊天、听音乐、上网、阅读报刊杂志、没有活动、逛街、听广播、其他活动。

二、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1、子女义务教育比较困难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政府取消了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但一些公立学校变成择班费,继续向农民工子女变相收取,小学每学年收取择班费500~700元,初中每学期收取择班费1000元左右,加重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负担。

另外,部分农民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缺乏良好教育,辍学、失学现象时有出现。

2、居住条件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年各街镇相继开办了农民工公寓,但规模都不大,普及度还不够高,很多农民工仍主要是租房住在。

大量租房居住的农民工住在城乡接合部廉价的出租房中,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条件较差。

3、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监管不到位农民工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

农民工超生多生现象比较突出,外出打工躲避老家超生罚款的人员不在少数,出现老家追来就躲城里,城里发现就回老家。

而且,这部分人大多选择居住在城乡接合部,使计生部门的难以有效地监管。

4、农民工保障体系还不购健全和完善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后,各地都开展了建立农民工保障制度的探索。

但由于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各级政府财力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没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一是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17名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8.5%。

二是农村医疗保险开始起步,参保率较高,但尚未实现全覆盖;100名被访者都参加了该保险,还有23名外来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了该保险,还有77名外来农民工没有参保。

三是养老保险有所突破,但覆盖面太小,后顾之忧难以解决。

调查表明,有12名被访者参加了农村养老型社会保险,占被访者总数的6%,有4名被访者参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占被访者总数的2%。

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几十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

5、农民工维权比较困难一.维权成本太高。

目前,涉及农民工的高发侵权案件,主要是工伤和劳资纠纷。

按照《劳动法》规定,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确实困难,请律师维权成本又太高,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在遇到侵权时,都放弃了维权。

二.农民工面对企业处于弱势。

农民工大多在劳动密集型的私营企业工作,很多就业岗位会随着产业更替和市场周期而频繁流动和变化,许多农民工面临随时被解雇的风险,根本不敢提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

三.难以行使民主权利。

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

农民工由于户籍不在本地,得不到城镇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而在户籍所在地,由于他们常年外出,也只能委托其他人参加当地的民主选举,不能实际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6、大多数人不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市居民身份在谈及从“农村人”转变成“城市人”时,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像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养老、医疗、子女入学、廉租房等社会保障,但大多数人又不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来换取城市居民身份。

据调查,愿意用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换取城市居民身份的只有14%,而且这部分人中,大多是来自于偏远地区的人,有17.5%愿意保留宅基地,放弃土地承包权换取,有7.5%的人愿意退出宅基地,但要求保留土地承包权,有61%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7政府的关怀还不能使农民工满意。

近几年来,农民工问题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合同的签订、拖欠工资的清理等,都切切实实地落到了实处,使他们受益匪浅。

据调查,有28.5%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农民工,有59.5%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得不够,只要12%的人认为不关心,这说明,政府和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关怀工作还是得到了近9成农民工的肯定。

正是农民工对政府工作的肯定,才使他们在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更愿意寻求政府机关的帮助,在调查中,有近5成人在受到伤害时首选政府有关部分寻求帮助。

三、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改善措施1、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推进工资协商制度一.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二.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三.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2、依法完善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依法订立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重点抓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等行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3、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合力;依托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从整体上提高培训的质量。

分层次搞好农民工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企业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

加强小额信贷和创业指导,为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的条件。

强化政府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对流出我区的劳动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二.对流入我区的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三.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4、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和管理。

向农民工开放廉租房,在建立农民工公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寓容纳能力。

鼓励企业建设职工宿舍,用工量比较大、以外来农民工为主要用工对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将农民工宿舍建设纳入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和用地计划。

允许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当前应允许在城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农民工,比如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5、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保障体系所有用工单位都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把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

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办法。

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当农民工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失业等风险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一次性的应急救助。

6、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继续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均衡提高教育水平。

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农民工子女寄宿学习的需求。

7、加快惠及农民工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健全“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和流出地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

加强育龄妇女流出地计生部门的联系,获取农民工的《婚育证》等有关信息方面,实现不同地区之间计生信息共享,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动态管理,对超生的农民工,应按照流入地的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

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免费提供的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和药具。

8、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劳动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执法工作,规范用人单位用人行为。

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加快对农民工劳动争议处理,避免农民工因耗不起时间、精力而被迫放弃仲裁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