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综述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综述

绪论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政治经济与唐文学(一)政治方面:政治开明具体说来:1.士族的衰落与中小地主的兴起2.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人的成分。

3.唐代文禁较为宽松,文人思想解放(二)经济方面:经济繁荣1.均田制和两税法的施行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2.势力范围的广大和对外交易的频繁。

3.城市的空前繁荣,标志着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

4.贞观、开元、天宝盛世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二、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文学1.国力强大,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

2.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生活。

(1)漫游。

(2)入幕。

(3)读书山林之风。

(4)贬谪生活三、自由的思想与唐文学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2、佛教对文学的影响(1)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

(2)直接影响了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

(3)佛教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开拓上。

3.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的影响四、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唐文学1.文学的自觉;2.文体的发展五、唐代文学的总体风格唐代文学繁荣的几点表现:1.唐文学的繁荣,首先表现在诗、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

2.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作品众多,大师辈出上。

3.与前后各代相比,唐文学在内容题材、思想、感情、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山水田园:王孟盛唐:→边塞诗派:高岑↘双子星座:李杜中唐韩孟、元白诗派晚唐:小李杜第二章上官体特点:其一,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其二,音响清越,韵度飘扬,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了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模式。

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

文章四友指的是: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

四友中成就最高者就是杜审言。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

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

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

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王勃诗歌类型:A.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B.其它诗作如《山中》2.杨炯代表作为《从军行》3.卢照邻:诗歌以歌行体最为出如《长安古意》4.骆宾王歌行体诗如代表作《帝京篇》五律如《在狱咏蝉》:【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自喻的诗。

骆宾王因上书讽谏,触忤武则天,被诬以贪脏罪入狱。

狱中,高墙外古槐秋蝉的长吟,触动他蒙冤受难的一怀客愁和怨慨,遂写下此诗。

诗人因蝉起兴,借蝉自况,用比兴手法寄寓自己的沉郁忧愤。

以蝉的“飞难进”比己之身陷囹圄、难获自由;以蝉的“响易沉”喻己之有口莫辩、沉冤难伸;更以蝉的“居高食洁”况己之清白廉正。

咏蝉即写人,蝉与人交融而无牵强。

此诗用语自然直白,却情思凝重而寄托遥深,在古代咏蝉诗中属上乘之作。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诗经》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三人诗都工于比兴,托蝉寓意,而又各呈面貌,为唐代诗坛“咏蝉”三绝。

第四节陈子昂陈子昂的创作1.内容:○1露时弊。

②表达志向。

③抒发愤慨。

④羁旅赠别2艺术特点:①风格慷慨悲壮,雄浑苍凉。

②善用比兴寄托,词旨幽远。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

④缺陷:对民歌、律诗学习不够,有的《感遇诗》说理枯燥。

是陈子昂的代表作。

《感遇诗》的几个特点①感遇诗用讽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武后统治时期言论不自由、滥用酷吏,穷兵黩武等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和忧虑。

如《感遇》其三、其四、十二、十九、三十七等。

②感遇诗里还有一部分述怀言志,表现了其仕途不遇以及抱负理想。

如前面我们讲的《感遇》其二,以及三十一、三十五等。

③《感遇》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对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④然而,《感遇》的也有其不足之处,在于陈子昂有时用比兴手法论理,寄托感慨,以诗言理使诗歌缺乏艺术感染力,即我们前面在艺术特色见面所讲的说理枯燥。

总之,《感遇》诗较好地实现了陈子昂的创作主张,对后世影响颇大,杜甫盛赞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春江花月夜》艺术特点: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3.韵律节奏美。

“孤篇横绝,竞成大家。

”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们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2.统治者的文化开放政策使思想较为自由3.唐代文人中有一股读书山林之风。

4.隐逸之风的盛行。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总体特征1.山水田园诗昂扬着一股青春勃发,积极向上的情调。

2.山水田园诗山水与田园结合更为紧密,继承了陶渊明的淳朴而更加优美,摒弃谢灵运的艰涩而更加清新。

3.诗境画境结合,尤重神似之美,创造出了空明灵秀的诗境。

4.深受禅宗思想影响,饶有禅意和禅趣。

孟浩然诗歌的特点:1.和其它山水田园诗人相比,孟浩然更偏重于山水田园,他的诗歌,几乎全部是山水田园诗或与山水田园紧密相关。

2.长于五言,简短幽雅。

清空闲远是其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写山水田园时,常从高远处着笔,由远及近,意点染的景物与其消淡的情思相融合,形成平淡清远而又韵味无穷的清空闲远的明秀诗境。

如《宿建德江》:王维的思想①前期:他似乎更接受儒家济时用世的思想,他曾具有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现实,表示过一些不满;②后期:亦官亦隐,沉静于佛教思想中,开始超然于物外。

王维的诗歌内容1、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新晴野涩》、《渭川田家》、《过香积寺》、《鸟鸣涧》、《辛夷坞》等等,充满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2、边塞诗如《使至塞上》、《观猎》等3.长于描写,既能大处落笔,概括描写维奇壮阔的景象,又能细处着墨,刻画物态。

如《终南山》、《山中》。

4.构思精巧,善于捕捉富于生活情趣的意象;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如写人事的:“人闲桂花落”,“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等等;写景物色彩的: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等等。

5.以禅入诗。

有两种写静寂以表示禅意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写寂静。

如《辛夷坞》:另一种是以动衬静,使静显得更为寂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语言清新洗炼,在明朗朴素中现华彩,音节和谐响亮,富于音乐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四章盛唐边塞诗盛唐边塞的繁荣的原因:1.图力强盛,战事频繁。

2.文人崇尚赴边建功。

赴边入幕是其经济仕途的又一道路。

3.我国有着悠久的边塞诗的传统。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多,作品多:边塞诗除了高岑、王昌龄几位大家之外,还有李颀,崔颢、王翰、王之涣等。

就连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其集中也颇多边塞诗歌,如《观猎》、《使至塞上》。

2.内容广泛:边塞诗其内容或再现边塞生活,或表达建功立业志向,或突出军中矛盾,或表达和平愿望,或反映人民生活,或渲泄英雄失路,或揭露穷兵黩武,不一而足。

3.风格多样。

或雄浑,或质朴,或慷慨悲壮,或奇丽峻峭,不一而足。

王昌龄王昌龄诗歌内容:①王昌龄的边塞诗,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的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式,同情士卒。

其中不乏慷慨豪气。

如《出塞》怨女诗。

怨女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宫怨,一是闺怨。

A宫怨诗。

宫怨诗是宫女失宠与臣子失宠恰成对应,因此,宫怨诗,多隐含有士子悲士不遇之感慨。

如《西宫春怨》,《西宫秋怨》,《春宫曲》等均为宫怨诗。

B 闺怨诗。

我们将闺怨诗定义为主要描写待字深闺或丈夫不在身边的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生存状态。

王昌龄的闺怨诗《闺怨》脍炙人口。

C 赠别诗。

其赠别诗构思委婉,托物托景,饱注深情,如《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人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王昌龄的诗歌艺术特点:①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他传世的七绝有70余首,几乎是首首堪称名篇。

②善于典型概括,意象深远而表达又极为流畅。

③风格刚健。

他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样的思情,格调无论是清刚苍凉、雄浑跌宕,还是高昂开阔,爽丽自然,均有一股刚健之气。

其他边塞诗人:1.王之涣诗仅存六首,以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鹊楼》文明于世。

2.王翰存诗十三首,擅长歌行和绝句,以《凉州词》高适诗歌内容高适的诗歌较为关注社会现实,他早年沉沦下僚,又曾经北上幽州入幕河西,故而,他的诗歌内容主要集中在边塞题材和反映下层农民生活两个方面,另外,正因为其早期仕途颇为不顺,也作了许多的幽愤诗。

高适的边塞诗主要作于北上幽州,入幕河西两个时期。

其诗表现边塞生活,或表达其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

或遣责穷兵黩式,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等等,不一而足,内容所及颇为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