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面分析(1)现货市场供求状况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1、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 亿吨,产量超过1000 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 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2、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 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 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 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 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 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我国食糖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略有缺口,进口食糖以原糖为主。
食糖进口仍然实行配额管理,2004-2006 年的每年配额均为194.5 万吨。
2001- 2004年进口量分别为119.87 万吨、118.31 万吨、77.51 万吨、105.78 万吨,2005 年进口量为139 万吨。
我国市场出口量较少,2004 年仅为4.84 万吨。
4、白糖库存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
因此,了解食糖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食糖价格的运行趋势。
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
结转库存水平和白糖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就我国来讲,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
在糖价过高(过低)时,国家通过抛售(收储)国储糖来调节市场糖价。
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政局变化据纽约10 月21日消息,ICE棉花期货周五收盘上涨,受投资人买盘带动,因期棉在上日下挫至14 个月低位后企稳。
ICE12月棉花期约上升0.24 美分。
报每磅0.9710 美元。
市场谨慎等待下周是否将公布欧债危机解决计划,但市场人士担心,全球最大的消费者中国的需求仍然疲弱,且美国出口步代仍然缓慢。
国内市场,皮棉现货没有改观,纺织企业库存皮棉依旧很低,订单也是小单、短单延续,加上11 月、12月外棉大量到港,部分企业对于外棉使用增多。
籽棉收购价格继续下跌,各棉区普遍跌幅在0.1-0.15 元/ 斤左右,各别地区跌幅超过0.2 元/ 斤。
从内地安徽棉区了解,部分棉农见价格下跌惜售心里减弱,开始主动交售。
企业日收购量不大,风险与利润不能双赢,企业多观望。
今日早盘,郑棉高位震荡,缩量整理,观望气氛浓厚,现货市场价跌量增,还有一定下行空间,周三欧州峰会对本周走势将有重大影响,在此之前,观望为妙。
今日操作,建议投资者观望,参考价格区间19900-20200。
(三)国际经济环境1、汇率2011-10-21币种交易单位中间价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美元637100 635.26 630.16 639.08 (USD) .3081.港币(HKD) 100 91 81.73 81.16 82.06欧元877100 873.81 846.17 880.83 (EUR) .50英镑100 1003.0100 971.29 1011.0 (GBP) 7.25 2日元8.3100 8.28 8.01 8.34 (JPY) 1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速度在一个由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内波动,高一点低一点都没有关系。
根据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趋势和波动范围推算,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大致在9%—10%,合理波动区间大致在8%—12%。
我国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体系和手段,包括采取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并结合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有能力使年度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这个合理区间内,避免大起大落,更不会突破合理区间的上限或下限。
因此,“硬着陆”之类的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慢,有利于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符合宏观调控意图。
前3 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9.4%,处在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超过9%,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相关市场变化目前市场中有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个是美国商品交易保证金法规的变化,第二个是美元指数的走弱,第三个是道琼斯指数的突破。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已经改变了对于所有商品期货合约保证金的要求。
提高保证金要求意味着,在商品市场中持有头寸的交易者与投机者将会面临更高的保证金要求。
许多人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所以抛售商品的可能性更大。
CFTC还改变了掉期市场的条件。
新的变化确认了利用掉期在商品市场中持有长期投机头寸的能力在未来会大大降低。
这意味着商品投资基金,即商品指数型基金在市场中长期持有头寸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美元的持续走弱。
美元指数形成一个对称三角形。
这个形态突破是快速而短暂的,这是欧元区弱势所造成的一个反弹。
美元指数在到达对称三角形形态的目标时反弹很快失去势头,这表明当前美元指数的走弱在0.745 美元有支撑。
这就位于前面的对称三角形的中点之上。
这个形态的深度表明美元指数下跌至0.745 美元以下,并再次试探对称三角形位于0.725 美元附近的下边缘是有可能的。
交易者注意在0.725 美元至0.745 美元之间是否形成盘整形态。
第三个变化是道琼斯指数突破至L 形盘整形态上边缘以上。
道琼斯指数主要形态是一个头肩反转形态。
下方目标10600点已经达到。
L 形盘整形态上边缘位于11600点附近。
这个形态突破的信号是周线收盘位于11600 点以上。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
这预示突破将向上方目标12300 点运行。
这不是一个新长期上升趋势的开始,而是具有短期反弹的特点。
这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刺激,预示有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
这三个变化显示出世界经济前景的重要变化。
最重要的是商品市场中投机活动的减少。
3、投资状况、利率状况白糖期货自去年1月6日在郑商所上市交易至今,已经整整一年。
从运行情况看,白糖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运行稳健有序,期货价格较好地反映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成为国家对食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
在市场各方的精心培育下,白糖期货已顺利通过市场的检验,市场功能得到较好发挥,一大批食糖企业已经在关注并积极利用这一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运行平稳健康。
一年来,白糖期货市场参与者日益广泛,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增长,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
在全年243 个交易日内,白糖期货共成交合约5868万手,日均成交24 万手,日最高交易量达84万手,全年交易量占国内期货市场份额的13.06%,全年成交金额达2.35 万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1.19%,日最高持仓量超过19 万手。
白糖期货交割业务顺利进行,交割仓库共接收白糖入库预报169460吨,实际入库122770吨;注册和注销白糖仓单10678 张,合106780 吨。
白糖期货的健康发育,得到了管理层的肯定和会员单位、投资者以及糖业界人士认可。
各方积极参与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上市一年来,白糖期货较好地发挥了发现价格功能。
由于吸引了现货企业和具有现货背景的资金积极参与,加之各方期货投资者的追捧,白糖期货所形成的价格具有了较强的代表性。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发生的每波行情,都较为灵敏地反映了国内食糖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市场预期的变化。
白糖期货上市初期,正赶上国际、国内糖价处于剧烈波动的时期。
国内市场上,因开榨时间推迟,短期供应量减少,国内白糖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由榨季初的3500元/吨上涨到2005年12月底的4700元/吨,接近历史高点。
国际市场上,基金大规模做多原糖期货,NYBOT原糖期货持仓量和交易量不断放大,食糖的能源概念题材被深度挖掘,国际食糖期货价格跟随原油价格连续向上突破,从2005年上半年的8美分/磅上涨到2006年2月3日的19.73 美分/磅,创出了自1981年以来的25 年新高。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剧烈波动,郑州白糖期货一上市就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在国内食糖大幅减产的预期下,期货价格也连创新高。
郑糖主要月份合约从开盘时的4700元/ 吨,经过短暂回调后,一路快速上行,达到最高价6246元/ 吨。
自去年2月7日开始,随着国内食糖供应量的增加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明朗化,特别是糖业界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套期保值,白糖期货价格开始下跌。
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冲高受阻后也开始大幅回调,郑糖主力合约自6200元/ 吨高位迅速回落至5200元/ 吨附近。
随后,在基金的转月交易操作中,国际原糖期货价格高位剧烈振荡,而郑州白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接轨后,基本脱离了国际市场的影响,进入理性波动状态。
去年,国家加大了对食糖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连续向国内市场投放储备糖,郑州白糖期货市场灵敏地反映和传导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意图。
3 月中旬以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白糖期货价格逐级回落,主力合约自5200元/吨一线跌破4000元/ 吨后,至3800元/吨一带盘整,到2006年8月31 日白糖期货价格最低达到3210元/ 吨。
总体来看,白糖期货上市以来走过的三段行情,都与国内现货市场的供求状况基本吻合,但在运行方向上往往要先于现货市场。
在期货价格的上涨阶段,现货价格也同时启动,短时间内广西、云南等产区现货报价从4500元/ 吨左右涨至5500元/ 吨一线;期货价格回落并不断盘跌后,现货价格同样不断下行。
至4 月中旬以后,由于食糖企业套期保值的力量增大,期货价格跌幅超过了现货价格的跌幅,期货价格曾一度跌破现货价格。
总体上,白糖期货价格和现货市场运行基本一致,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近期白糖(资讯, 行情)表现出了缓慢攀升的格局,虽然没有了以前大涨大跌的妖糖作风,但白糖指数已经从5月中旬的低点回攻了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