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美学原理海德格尔课件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 经恬然澄明了。 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视阈中,有两种生存样式,一种是非本真的,另一种是本真的。 非本真的存在方式又被称之为沉沦,沉沦的现身情态是“怕”,而本真的存在方式则以“畏” 的启示,转换成一种使此在个别化的展开状态。 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 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 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 的终极——死。 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 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
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海德格尔思想的 核心是:个体就是 世界的存在。
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 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海德格尔还认为人 类处于矛盾之中
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 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 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 不复存在
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 故事内容根据海德 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 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用" Dasein(缘在)"与" Ereignis(本成)" 阐 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 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 海德格尔化,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 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 的交涉》。 学者又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了中国本体
01 03
02 04
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
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 ,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在这个( 即存在论的)意义上,第一哲学获得了它作 为所有科学基础的普遍意义。
1、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
2、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
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
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 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 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 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1935年出版《形而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 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 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即地球技 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 '[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
3、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
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 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6、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7、思之最恒久之物乃是道路。 8、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目标是建构中国的"第一 哲学"(First Philosophy)。在亚里士多德那 里,第一哲学是指神学中对于最高存在者(不 动的推动者或神的研究,或指存在论(本体论) 中对于作为存在之存在的研究。
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 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
对于胡塞尔,第一哲学所有其他哲学学科的方 法论和理论的基础。例如:赖贤宗尝试利用海 德格尔的哲学,建构了佛教本体诠释学 的思 想体系。
在书中最后一部分则讨论时间问题,批判了传统流俗的计数时间,结合时间性来讨论此在的 生存状态,得出让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 在这里,也引导出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念。
总的来说此书用人的在场来探索存在的种种意义, 此后分析的种种结论则导出了存在的“疏明之地”, 在这里存在者正题被把握,这光影纵横的存在场就是存在本身 ,使得物与此在的缘在发生,物与此在是其所是的回归于自身。 不过存在本身的探索并没有结束。
存在与时间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逻辑与判 断""真理构成""先于理论认识的经验 ""事实性生命""此在的存在方式""时 间性问题&的计数时间,结合时
间性来讨论此在的生存状态,得出让 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 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 图的这段话:" 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 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 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 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 在"已经明确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