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李凡(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责任认识及定位存在误区,目标责任界定不清及执行不到位,审计方式单一,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

落实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明确责任界定,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依据;关注管理过程,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以经济责任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审计方式,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Thoughts on the Econom 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LI FanAbstract: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 key administrative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ow has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unclear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obscure definition and incomplete enforcement of target responsibility,single audit pattern,and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audit.To intensify 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to set up a joint session system fo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integrating resources into a stronger force;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ppraisal foundation;attach importance to managing process,stres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t;build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and use audit approaches in flexible manners,emphasizing on the utilization of audit result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audit,thoughts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10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11,2012Total No.410[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1-0083-03[收稿日期]2012-11-04[作者简介]李凡(1975-),女,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财务专项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11SJA630005)。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资金筹集、调拨、使用、结算、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其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高校的财务活动在预算管理、收费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融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200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为此,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至关重要。

本文拟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思考,以期对如何落实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财务情况的合规性、管理活动的效益性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充分、客观的评价,能够促使学校弥补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健全高校监督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结果也为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考察、选拔、任用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开展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需要,它是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高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部门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二、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各类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在经济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般都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83--审计办法或规定,规范运作。

据对教育部所属76所高校以及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地方院校(下同)调查了解,各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建设方面做的较好,单独制定了相关文件并以校发文的形式全校发放执行的高校占89%;以审计机构发文形式发放执行的高校占7%;没有单独制定相关文件,只是参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定执行的高校约5%。

(二)高校在经济责任委托和审计方式方面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以组织部门授权居多,委托部门还包括学校的后勤集团、科技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

有委托部门的书面委托书的高校占96%。

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

从调查情况看,经济责任审计类型以离任审计为主的高校超过半数,任期审计仅占9%,离任审计和任期审计相结合的占36%。

以先离后审的审计方式为主,采取先审后离方式的高校仅有11.4%,采取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的高校占8.6%,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高校在经济责任界定方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高校经济责任制的建立。

但是,据调查了解,约有2/3的高校在中层干部任职时并没有书面任职责任书。

即使在有书面任职责任书的高校中,未对中层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有明确规定占60%。

(四)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方面目前,各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公开审计结果的高校超过50%,经济审计结果全部公开的高校仅有4%,则根据不同范围公开不同的内容的高校为44%。

审计的效果也需进一步改进,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达到了应有效果的高校仅有2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只是部分达到了应有效果的高校为65%,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没有达到应有效果的高校为9%。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一)经济责任认识及定位存在误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可谓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同时又是内部审计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经济秩序和财经活动,是关系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事。

但是,目前对其定位与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一种是自觉不自觉地拔高和夸大了其作用和效果,认为只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一种是无形中低估淡化了其积极作用和效果,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临时动议、权宜之计,难度大而出力不讨好,过分地看重了其中的困难与问题,对此持消极被动的态度。

显而易见,这两种认识均失之偏颇,定位不当。

(二)目标责任界定不清及执行不到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前提应该是领导干部必须有事先约定的、明确的经济责任目标。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往往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如企业资产负债率、利润率、净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而高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主,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主要是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多数干部任前没有订立经济责任任期目标和具体经济责任要求,即使有,所确定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明确,不具备量化考核的可行性。

这不但不利于领导干部全面履行各自的职责,也给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环节的审计评价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缺少依据。

另一种情况是有约定的经济责任但执行不到位,表现为有制度不遵循,由于缺乏科学健全、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条款,审计评价的可控性、操作性难以把握”追究问责”没有落到实处,经济责任制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经济责任界定不清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找不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标准,严重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可见高校经济责任的明确是目前亟需加强的环节之一。

(三)忽略管理信息,责任审计特点不突出在审计定位上没有围绕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及经济活动绩效情况进行设定,仍混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内容不够深化,未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虽然经责项目方案中指出,要对被审计者的履责职情况作出评价,但对领导干部履责的重要问题如经济决策没有进行深入的审计或调查。

高校审计人员一般是财务人员出身,惯于从审查”财务信息”开展工作,注意力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大多局限于会计信息,较少关注管理过程中其他重要信息。

从管理控制要求来讲,注重管理过程及资金活动的过程、注重关键环节,就可能发现很多管理漏洞,仅对经济结果进行审计显然达不到监督的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不可能脱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但将其等同于财务收支审计肯定是错误的。

(四)审计对象多元化,评价指标不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较为复杂,既涉及教学、科研等主体单位,又有服务性部门,还有经营性公司。

高校内部经济活动多元化,使领导干部要履行的经济职责有很大的差异,评价指标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