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基础知识课件ppt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基础知识课件ppt
2018高考小说阅读--基础知识
二、2017全国考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
高考试卷 2017年 1卷
2017年 2卷
选文体裁 中国小说
中国散文
2017年3卷 中国小说
4 涉
5 及
考
点6
《天嚣》(赵长天) 《窗子以外》(林徽因)《我们的裁缝店》(李 娟)
4选1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形 象、主题、等)
4选1选择题
4选1选择题
(二)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 具有代表性。简而言之,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情节的结构 (1)基本模式 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 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1.正面描写 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 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种: (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 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仪态、风 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 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3)插叙: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进行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或说明,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人物、主题等)(理解内容、主题、人 物形象等)
布局谋篇的好处
意象(窗子)含义
句子含义
结尾的艺术效果
人称
语言赏析
1.从试题形式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往年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 4道题。命题方式是1道综合选择题和3道简答题,17 年为1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 2.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近两年,综合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理解和分析,2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 具体特点如下: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 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 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 写等方法。
(2)特殊模式 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 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 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 家欧·亨利最擅长使用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 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 性。
作用: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 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 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中表现对象的富有特 色的细枝末节。
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没有细节描写,就没 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 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 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 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 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 重要手段。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物衬托、 人物对照等。 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 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手法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井 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 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只是 把要强调的东西提到前面。倒叙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形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平铺直叙。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 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 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 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 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 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 性格等。
(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 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
第三、巧赏析。考查意义、作用、效果等的题目本质 上都是赏析题,解答时要从结构、手法、情感主旨三方 面考虑。首先,结构上,如作为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 开篇点题、铺垫伏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 文、卒章显志等等;其次,手法上,要掌握常见手法的作用 或效果,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抑扬结合 等;再次,情感主旨上,要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的是作者的情 感还是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某些文章所寄托的对读者 的期盼、希望、警示、告诫等。
(3)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 整。
(4)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 念的作用。
(5)就结尾来说有大团圆式、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 式、悲剧式、喜剧式。
2.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 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 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叙述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