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
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一起看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 56 、57 页。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圆的知识来解释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并能用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 11 — 12 岁。
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 ) 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 ?(生答 )【评析:以 "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 ?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
( 板书课题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 )圆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 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吗 ?(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
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 ?(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
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 ) 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o 来表示。
( 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
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 ?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 ?(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 )半径一般用字母r 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无数条 )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
(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 )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
( 课件出示 )(1)那些线段是直径 ?为什么 ?(2)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 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 ?(一生上台画 ) 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 ) 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 ) 两脚的距离是什么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小学数学3、课时: 14、师生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2)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相关的网络资源《圆的认识》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动手动脑”,先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最后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是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下,学生自我动手发现知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提高圆的知识在生活应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到,今天我就来学,我先来复一下我以前学的平面形。
2、游中概况的定。
(1):我已学的平面形有哪些 ?( 件出示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梯形的形。
)(2)学生游: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些形状的硬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形 ?( 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有可能把其他形当成形?什么?(3)合学生叙述,小的定:“ 是平面上的一种曲形”( 板:“ 是平面上的一种曲形”)3、学生例巩固。
:在我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形的 ? 合学生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形。
(如果有学生球体是,出示物球明其是立体形,而不是,并切开它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
)4、学生察本第57的主。
:同学,在大家真察主看在幅上找到的多?生: (、花、水池⋯⋯)。
想一想,什么都是的呢?学生各抒己。
:着个,通的学,我就能找出答案。
(1)“我能画” ,学生用自己喜的方法画 (不限定用 )( 学生用柱、三角板中的小、直尺中小、茶杯盖⋯⋯)(2)“我能剪” ,剪出自己画好的。
1、手折一折。
生:折自己剪下的: 折 2 次后,你了什么?生:两折痕交于一点。
师生总结: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师: 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2、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讨论:(1)什么叫半径 ?圆上是什么意思 ?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 ?过圆心是什么意思 ?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哪些地方不同 ( 大小、位置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 ?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小组讨论 :(半径小,则圆小 ;半径大,则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