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人类学课件)第九章民族生态学

(生态人类学课件)第九章民族生态学


概念界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生态学”区别于所 谓科学“生态学”,它研究的是特定文化传 统的环境知识,而这些知识只在那个特定的 文化语境中才是有效的。因此民族生态学有 助于理解传统群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 从而地方生态治理提供本土经验和智慧。所 以,“民族志学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西方科学 式的文化生态系统元素的分类。他必须按照 被研究者理解和阐释的环境分类种类去描述 其环境”。
方法与立场:
4. 关注传统生态知识 民族生态学自诞生之初,就把传统生态知识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作为重要的研 究对象。除“传统生态知识”外,生态人类学 界内部还有本土生态知识、农村人的知识、本 土技术知识、传统环境知识、地方性生态知识 以及本土农业知识等类似的术语。通过对传统 生态知识的挖掘和深描,民族生态学家可以得 知当地人怎样理解他们的环境和人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认识,能够纠正和补充某些肤浅的人类 生态学的研究。
方法与立场
2. 民族志方法 人类学中的观察、参与观察、结构性访谈、半 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谱系法等等都民族志 方法都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生态学作为一种 生态人类学方法,仍然把民族志方法作为学科 的方法论。民族志方法是民族生态学区别于所 谓的科学“生态学”的重要方法论,因此,民 族生态学一定要坚持田野调查、坚持参与观察, 否则就难以实现其研究目标。
理论预设:
民族生态学与认知人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 至可以说是其一分支学科。
认知人类学是关于人类社会与人类思想关系的 研究。认知人类学家研究的是人们在社群中如 何构想和思考那些组成他们的世界的物和事。 由于认知人类学非常关注分类、认知以及文化 的内涵,这使民族生态学也深受其影响,从而 使得学科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理论预 设:
方法与立场:
5. 跨学科色彩浓厚 民族生态学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学科领 域,它包含着民族植物学、民族动物学、民族 生物学、民族医药学等多个亚领域。为了学科 的发展,民族生态学持续地从生态学、人类学、 生物学、语言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吸取营 养。
总结:
理论预设: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环境的因素差 异,不同群体的人们对其所处的外部世界的解 释会有所不同。
由于不同群体的人们对其外部世界的解释(认知) 会有所不同,当然所有的解释可能都不乏合理 的元素,但只有本土人才会对毕生相处的环境 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才会有最为准确的解释。 传统生态知识研究是民族生态学区别于生态学、 环境科学及其他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P.Vayda)和拉帕波特(Roy A.Rappaport)曾经在“操作的”环境和“认知 的”环境之间做出了著名的区分。所谓“操作 的”环境,即所有环境因素的综合,不管这些 因素是否得到理解;而“认知的”环境则指的 是一个特殊群体的人们所意识到和理解的环境。 在某种意义上讲,“操作的环境”和“认知的 环境”之间的区分是对人类学的主位和客位方 法的一种模仿。
理论预设:
如果把两个理论预设结合起来来看,我们会发 现它们实际上讲的都是人类行为和认知之间的 关系。第一个预设说的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 行为会受到其认知状况的影响:如果某个群体 的人们对某一类型的自然环境认知水平较高, 那么他们就会在这种环境中运用自如,如鱼得 水;反之亦然。第二个预设则讲的是人类所处 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延续下来的社会文化传统会 影响到其对外部世界的解释(认知)。
方法与立场:
1. 当地人立场:本土人立场,亦被称为“主位” 立场,是从被研究者本身出发看问题的一种方 法。它的出现与文化相对论关系密切。在民族 学人类学研究中,文化相对论是必须秉持的观 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学者常常 把自己置于被研究者的立场,从被研究者的时 空场景中考虑自己研究的课题,然后再跳出来, 结合客位的立场,对文化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第九章 民族生态学(ethnoecology)
它试图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不同的民族与其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以来,该学科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甚 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生态人类学中主要 的学术思潮之一。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 学术界也以民族(ethos)为研究中心发展起另一 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我们称之为 “苏/俄式民族生态学”。
方法与立场
3. 认知的视角:作为认知人类学的一个分析领 域,民族生态学始终坚持认知的视角,而且善 于于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族群与其周围自 然生态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力争从“他者” 自身的文化传统去分析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 从而为民族生态学的存续提供跨学科的动力。 不少认知语言学家、植物学家参与到民族生态 学研究中来,运用其语言分析工具和植物学知 识,从而更为准确地揭示出“他者”的民族生 态学特征。
概念界定
所以民族族生态学是一种看待人类与自然世界 关系的方式,强调认知在框定行为中所起的作 用。作为对自然环境的解释、认知和使用的系 统的考察,民族生态学不再忽视环境及其文化 的历史与政治基础,也不再把塑造知识系统和 最终实践的分布、获取和权力问题拒之门外。 民族生态学应该利用其比较分析优势,结合的 田野工作,充分意识到历史、权力和风险在塑 造环境解释、管理和妥协中的重要性。因而民 族生态学可以在跨学科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 甚至成为保护可持续性和环境平等领域的倡行 者。
理论预设“
1. 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其认知 状况(思想、知识和语言)的影响。
民族生态学家们认为,人类是一个特殊的物种, 具有思维、知识和语言,因此这些文化元素必 然会对其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行为施加影响。人 们不会直接地对环境起反应,而只能对那些他 们意识到的且语言中已标示的动植物做出反应。 在面对环境刺激时,人们会在已有世界观的图 式下调动其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做出适应性 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