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改革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2000年WHO对191个成员国卫生
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
中国列188位,倒数第4。
• 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
仅列144位.
•(三)第三阶段(05---09)政策反思阶段
医改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 本上是不成功的;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6年6 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医疗服务市场化阶段
•11届3中全会后,党先后提 出了“按经济规律办事,重 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计 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观点, 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理论。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1979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 布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 1981年在发布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医疗机构实行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过程
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
一.改善人民健康
二.提供经济风险保护
三.提高公众满意度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与改革
•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 二、目前我国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三、卫生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 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计划经济阶段 •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医疗服务市场化阶段 • (三)第三阶段(2005---2008年) 政策反思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9---今) 新医改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9---今)新医改阶段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1985年 中国医改元年
2009年 新医改元年
•(四)第四阶段(2009---今)新医改阶段
五项改革
•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1956年卫生部和财政部联 合发文,明确规定卫生事业属 福利事业性质,国家免征医院、 诊所的工商税。 1958年卫生部:医院和卫 生院由国家实行财政补助,为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要随生产 发展逐步实行免费医疗。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 卫生服务体制,城乡建立了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络。强调“预防为主”,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消
除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 医疗保障体制,在城市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劳
动保险医疗制度。在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
• 药品供应体制,我国的药品供应由政府统一按计
• 成绩:医院活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 • 问题: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2000年《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一是政府要“大踏步”后退,只举办部分公立医院, 其他的走向市场。 • 二是要减轻政府负担,减少政府卫生财政投入,公 立医院可以承包、租赁、拍卖;可以按市场化运作 模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三是政府对医疗机构要少干预、不干预。
204
310
68
106.4/ 10万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 存在的问题
• 脱离现实国情,过分强调公平忽视效率、重视福利 忽视成本、强调社会效益不计经济效益。
• 一是 医疗卫生机构无自主经营权,丧失工作主动 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竞争性。
• 二是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服务效率、 质量低下。 • 三是 卫生事业和医院越办越穷,陷于困境。
•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8500亿元
•2 0 1 6
•
•
1985年为中国“医改元年”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1989年《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
• 1992年《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 中心思想: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建设靠国家, 吃饭靠自己”, “以工助医”、“以副补主” 。 • 核心:不给资金给政策。
•(四)第四阶段(2009---今)新医改阶段
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突出公 益性质,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充分发挥全社 会力量,努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 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 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最大亮点:强化政府责任,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主要特点:具有突出的计划经济的特征。
卫生事业性质,强调是福利性质的行业,不 以营利为目的;国家对医院和诊所免征工商 业税。 卫生行政管理体制,采取高度集中和指令性 的计划管理方式。医疗机构不允许经济核算、 经济管理和奖金分配等。 卫生机构的所有制,全部是公有制医疗机构。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1985年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 的报告》,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提出:放宽政策,放权 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鼓励医院创收和自我发展,鼓 励多渠道办医,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 搞好。 报告鼓励医院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以贷款等方式 自筹资金发展医院,盖病房、扩大病床、买设备,解决 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划分配。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主要成绩: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年份
1949
卫生 医院 医务 人均 孕产妇 婴儿 机构个 床位万 人员万 寿命岁 死亡率 死亡率
3670 8.46 51 39
1500/ 10万
200‰
35‰
1978
169732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 医疗条件迅速改善,医疗水平进步显著,卫生资源 总量大幅度提高。 • 市场化改革的恶果: • 政府投入减少,医院逐利性强化,公益性逐步减弱, 人文精神沦落,药价虚高、过度治疗、药物滥用现 象严重,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