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从一战到二战的国际格ppt优秀课件

高三历史从一战到二战的国际格ppt优秀课件

4、结果——巴黎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国联盟约》
(1) 《凡尔赛 和约》
领土问题
对德问题 海外殖民地问题 军事问题
赔款问题
(2)凡尔赛体系:对德国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
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总称巴黎和约,共同构
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订。
二、华盛顿会议
霸 原则”, 权
霸权
土,争 国手里夺
计 划
攫取世界 领导权
霸地中 取的亚太

权益合法
化。
一、巴黎和会(1919年)
2 .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
3
分赃、反苏俄、建立国际新秩序
4 典型大国强权政治
一、巴黎和会(1919年)
3.和会操纵者: 法国总理克莱孟梭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世界格局东西方的重点: 西方:战败的德意志 东方:瞩目的中国
一、巴黎和会(1919年)
1、背景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 义国家诞生,世界处于两种制度并存的状况。
(2)1918年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 宰割的对象。
(3)交战各国实力对比发生新的变化
斯特法》组建英联邦(只关注殖民地)
• 法国:联合波兰、捷克、荷兰、比利时压制德国 (强硬)
• 德国:国力迅速恢复,仇恨法国,与俄国进行秘密 军事交往
• 俄国:建立苏联,实力上升,遭封锁和侵略,希望 融入欧洲困难,与德秘密交往
•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图谋非洲 • 欧洲小国:亲法仇苏防德
•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趁势 在德、日上台,图谋发动战争转嫁矛盾
• 英法忙于内政,以陈旧思维处理国际关系
9·18事变,不惩处日本,要求国际共管东北
• 德、日扩军备战,先后退出国联
阻止战争的最后机会: 1934——1939年
法国提出建立欧洲安全体系(1934年):压 制德国,结盟东欧,联合苏联
• 英国态度暧昧,不希望欧洲走向联合; • 波兰仇视苏联,对包括苏联的欧安体系态
度冷淡; • 苏联态度积极,但不受欢迎; • 法国政界发生变动,反苏派上台。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进一步冲破《凡尔赛和约》
• 英法绥靖政策: 英法美态度:承认德对奥的吞并 影响:进一步助长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
300 200 100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实 掌握世界 经济实力削 经济实力 战争损 战后成为
力 经济霸权 弱但仍是海 严重削弱 失重大 欧洲债权
对 比
但军事实 上霸主和世 力不是英 界殖民霸主 法对手
但拥有欧 陆最强大 的陆军
相对贫 国,经济 弱的资 军事实力 本主义 增强
国家
争 “十四点 维护世界霸 重建欧陆 扩大领 战时从德
慕尼黑阴谋
1、背景:亲德的德意志人党要求苏台德自治 德国制造九月危机
2、《慕尼黑协定》签订: 1938年 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闭门会议
(排斥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 决定: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3、后果:英法绥靖政策顶峰,纵容法西斯侵
略扩张;德国很快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英法苏谈判:英法无诚意,谈判失败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l.召开背景:
(1)亚太地区,美日两国发生严重利益 冲突。
(2)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922年
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核心议题:中国问题、限制军备
二、华盛顿会议 3.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四国条约》(美、英、法、日 )
《五国海军条约》(海军限制) 《九国公约》(中国问题)
1930年代前的世界:和平蕴含冲突
其他地区: • 美国:外交重回孤立主义,柯立芝繁荣,国力上
升,纽约成为金融中心(漠不关心) • 日本:扩充海军军力,窥视中国,垂涎太平洋 • 中国:内战不断,国力虚弱,反帝民族主义高涨
打破平静:1929年——1933年
• 各国只顾自己,实行贸易保护,互不合作, 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 对战败国既苛刻又宽容:残酷掠夺;未清 算军国主义
• 战胜国利益分配有问题: 美国未加入国联;苛待中国;日本不满意;
意大利一无所获 • 未包括俄国 • 国联低效、低能,无力应对大国挑战体系
1930年代前的世界:和平蕴含冲突
欧洲局势: • 英国:实力下降,日不落帝国开始落幕,《威斯敏
2、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 国
列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联 维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 体系”
护 体 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921年美国召集,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
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的“华盛顿体系”
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迁
英国首相劳 合•乔治:保 留德国,牵 制法国,制 约苏俄,保持 和加强海上 霸主地位
他 们 的 如 意 算 盘
巴 黎 和 会 三 巨 头 和
法国总理克 里孟梭:雪 耻,收复失 地,削弱和 肢解德国
美国总统威尔逊: 维护德国,抗衡 英法,对付苏俄, 建立国联,逐步 统治世界
一、巴黎和会(1919年)
德国突袭波兰和“奇怪战争”
1、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 人类历史上首次闪电战 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
2、英法的“奇怪战争” 为什么?
幻想祸水东引,坐视波兰灭亡
小结:
1、决定国际格局的是实力,实力决定国家行为模式: • 霸权国家喜欢自行其是 • 中等强国喜欢结盟,但要求联盟话语权 • 小国积极加入国际组织,维护本国利益 2、影响国家政策的因素多样 • 实力对比 利益冲突 • 传统历史关系:敌对、友谊 • 国家传统:民主、独裁、军国主义、孤立主义 • 信仰:宗教、意识形态 • 政治距离远近 • 本国政治生态(社会呼声、政党纲领和竞选需要) • 领导人个人色彩等
二、华盛顿会议
4.华盛顿会议的后果
(1)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 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胜利者。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抑制了日本
(3)日本在亚太地区受遏制,中国成了帝国 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
小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 和会
华盛 顿
会议
1、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