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三、教法学法分析
考点检测 自我检测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提升能力
教 法
学 法
发现问题
引导探究 总结规律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练掌握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性质、函数的 图像以及导数的应用,灵活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函数问题。
②充分领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通过“以形助
五、课时安排
设计函数共分2个专题: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与方程及函数的应用,每个专题拟用3课时,
共计6课时。
六、教学内容设计
函数性质的应用
函 数
函数、基本 初等函数的 图象与性质
函数图象的应用(数形
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基本初等函数的图 象、性质及其应用 函数零点的求解与判定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 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 D.0, 2
分析路:
题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讨论方程的解或图像的交点个数
1 例 3、若 f(x)+1= ,当 x∈[0,1]时,f(x)=x,若在区间(-1,1]内 fx+1 g(x)=f(x)-mx-m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 A.0, 2 1 B. ,+∞ 2 1 C.0, 3
(二)知识整合
数 函 函 数 数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中 设计意图:对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性质、函数的 数 图像的作法以及函数与图像的关系进行梳理整合, 形 平移 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 结 使学生对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系统地认识,形 合 成基本知识网络,为进一步探究应用数形结合的思 形 思 想解决函数问题铺平道路。 利用图像的变换 伸缩 作图像 想 函 数 看图像 利用函数的性质作图像 翻折 的 图 利用图像解题 像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
题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不等式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 例 2、 若不等式|x-2a|≥ x+a-1 对 x∈R 恒成立,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
分析思路:
1 作出 y=|x-2a|和 y= x+a-1 的简图, 解: 2 1 依题意知应有 2a≤2-2a,故 a≤ . 2
题型二:利用数形结合解不等式或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以数解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 具体化,形成解题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过程,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寻求最 合理最简捷的解题思路,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灵活处理问题、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 结合,通过图形的直观效果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定 量计算可以精确的反映图形的性质,使学生 深刻 体会数学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掌握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函数问题的几 种常 见题型,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函数问题。 2.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 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数”与“形”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巧
妙的“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从而使问题得到简
湖北卷文科近两年考情报告
考点 题型
年份
小题
大题
第3题:函数零点的个数 第22题:函数与导数(求 解析式、最值、切线,文 2012年 第6题:函数图像的变换 科首次涉及不等式的证明 ) 第8题:高斯(取整)函 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第21题: 函数与导数(分 周期性的判断 式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不 2013年 第10题:导数的综合题 等式的证明及取值范围的 求解) (含参函数的极值点, 涉及切线、单调性)
二、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对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 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导数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 复习,学生对函数的基础知识有了全面深入的理 解,对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认识,但不知 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问题更简捷, 不知道如何实现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更谈不 上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函数问题。
二、考纲变化及命题趋向
2014年高考考纲与2013年相比变化不大,仅函数的概念与 表示由掌握变为理解。 预测2014年高考函数部分仍会以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 利用导数解决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为热点,知识载 体主要是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分式函 数。预测2014年高考湖北数学文科卷在设置上仍会是两道客观 题、一道主观题。客观题的主要题型有: 1 给定解析式判断满足要求的图象; 2 根据函数的性质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3 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考查方程根的个数或零点的个数; 主观题的主要题型有: 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问题或逆求参 数的取值范围 ; 2 以函数为载体的实际应用题; 3 不等式、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问题。
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 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 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函数贯穿整个高中数 学的始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中 所占分值较高的专题。
一、 高考要求 二、考纲变化及命题趋向
三、学情分析
四、复习方法及学法指导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内容设计 七、训练题目设计
一、高考要求
x -4x+3,x≤0, -x+3,0<x≤1, 函数 f(x)的表达式为 f(x)=3 1 x + 2 2,1<x≤5, 2 x -4x+3,x>5,
2
f(x)的图像是图中的实线部分,图像的最低点 是 B(1,2),所以函数 f(x)的最小值是 2.
题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求函数的最值
题型三:利用数形结合讨论方程的解或图像的交点个数
例 3、若 f(x)+1= 1 ,当 x∈[0,1]时,f(x)=x,若在区间(-1,1]内 fx+1 )
g(x)=f(x)-mx-m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1 A.0, 2 1 B. ,+∞ 2 1 C.0, 3
捷解决.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 考点自测 2. 知识整合 3. 例题探究 4. 归纳总结 5. 课后作业 6. 板书设计
(一)考点自测
1.不等式 x -logax<0,在 A.0<a<1
2
1 x∈0, 时恒成立,则 2
a 的取值范围是 (
)
1 B. ≤a<1 16
2
C.a>1
三、学情分析
我们现阶段处于高三二轮复习,虽然学生在一 轮复习中对函数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对于这里面
的基础题、中档题能较好的完成,但远没达到熟练
的程度,特别是碰到知识点交汇较多的综合题目方
法上还不能突破。
四、复习方法及学法指导
在二轮复习中,函数这一专题的复习方法主要 是以练为主,及时反馈,集中系统点评与个人辅导 相结合,指导学生及时改错归类,形成完备的思想 方法体系。本专题所采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五)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 熟练掌握本节重点,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一、考点自测 三、例题探究 四、归纳总结
题型一
二、知识整合
题型二
五、布置作业
题型三
一、高考要求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对函数的考查主 要还是函数图象与性质和函数与方程及函数的应用。就函 数的考点和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表。
对函数概念的考查 对函数图象的考查 对函数性质的考查 对函数与方程的考 查 对函数综合应用的 考查 多考查定义域、函数解析式、分段函数、函数求值 一是识图,二是用图,即根据函数与图象使用数形结合 思想解决函数问题 多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以及单调性、最值相结 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含二分法),常以分式、绝对值 不等式、对数式、三角函数为载体,考查确定零点个数、 存在区间及应用零点存在情况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 多以实际生活 为背景,与最值、不等式、导数、解析几 何等知识交汇命题
3 1 例 1.对于任意 x∈R,函数 f(x)表示-x+3, x+ , 2 2 2 x -4x+3 中的较大者,则 f(x)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8 D.-1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求函数最值问题,当计算过 于复杂时,可以利用图像的直观效果求解,过程更 简捷,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探究函数的 值域与函数图像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如何巧妙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求函数的最值。
(三)例题探究 题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求函数的最值
3 1 例 1.对于任意 x∈R,函数 f(x)表示-x+3, x+ , 2 2 2 x -4x+3 中的较大者,则 f(x)的最小值是( ) A.2 B.3 C .8 D.-1
3 1 分别画出 y=-x+3,y= x+ , 2 2 y=x2-4x+3 三个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得到三个交点 A(0,3),B(1,2),C(5,8). 解析:选 A
一、整体设想
高考对函数部分的考查,主要是函数的图像与性 质,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客观题既考查知识,同 时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考查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 力,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函数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合 理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何 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 解形”,使复杂的问题能够快速简捷的解答,这对学 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设计这一专题就是要通过学生的 自主探究、老师的引导点评以及专题强化训练,从而 突破这一难点,形成解题能力,也为在其它知识板块 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打下基础。
2
|lg x|,0<x≤10, 4.已知函数 f(x)= 1 - x+6,x>10, 2 且 f(a)=f(b)=f(c),则 abc 的取值范围是( A.(1,10) B.(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