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名词解释

1.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 城市化:即农业人口及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又可称为城镇化。

3. 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4. 人均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人平均可拥有的绿地面积。

5. 组团绿地:组团绿地是结合居住建筑组群来布置的,主要供住宅组团内居民活动和休息的场所,主要为儿童及老年人就近休息,用地不需太大。

6. 景观分区:公园按规划设计意图,根据游览需要,组成一定范围的景观区域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为不同景观。

7.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主要利用街道交叉点、桥畔、倾斜或市区其他不规则的的用地加以绿化美化,供人们休息、交谈、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娱乐活动的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和沿街绿化用地等。

8. 宅旁绿地:重点在宅前,可分为底层住户庭院、游憩活动场地、住宅建筑周边的绿地及生活杂务用地等,它在居住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又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室外空间。

1.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有那些?

答:①一板二带式

一板二带为一条车行道,二条绿带,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与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又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交通管理。

②二板三带式

即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分车绿带分隔,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由于各种不同车辆,同向混合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

③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行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此种形式占地面积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化较理想的形式,其绿化量大,夏季庇荫效果较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互相干扰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更为适宜。

④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车绿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均形成上行、下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若城市交通较繁忙,而用地又比较紧张时,则可用栏杆分隔,以便节约用地。

⑤其他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道、水道的绿化设计。

2.城市绿地布局的常见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3.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①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②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③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④植物配置体现地方风格,反映城市风貌。

⑤组织交通,吸引游人。

⑥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

⑦动静分区满足不同需求。

4.结合“田园城市”理论内容,谈谈其对近现代化城市规划发展的启发。

答:内容:

①从区域的层面上看,田园城市是一系列围绕着中心城市的小城市。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不在发展,而是向田园城市发展,每个田园城市有32000人,占地2400hm^2这种多中心的组合被霍华德称为“社会城市”。

②从城市的层面上看,田园城市是一个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市,中心城区为400hm^2,容纳30000人,被容纳2000人的外围郊区的2000hm^2永久性农业用地所环绕,如 耕地、牧场、菜园、森林等。在农业用地中还布置了农业学院、疗养院等福利机构。

③从市区的层面上看,田园城市由一系列的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占地58hm^2的公园,其中包括中心广场和位于其周边的市政厅、音乐演讲厅、剧院等,有6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为6个区,5条环路的中间一条是宽130m的林荫大道,学校、教堂等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设施都建在林荫大道的绿化中。

启发:

① 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即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

②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旧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④首开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5.宅旁绿地的设计要求

答:宅旁绿地的布局基本上受建筑规划布局的制约,应配合住宅类型、间距大小、层数高低及建筑平面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

(1)庭院绿化

①庭院处于住宅群的环绕之中,由建筑物所造成的阴影部位较多,故耐阴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十分重要。绿地布置还要注意庭院的空间,选用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与庭院的空间大小、建筑层次相称。

②自然式绿篱分隔庭院,可降低噪声。植株高约1.5m,宽约1m效果较好。

③多层住宅朝南部分,设计集中绿地,主要布置在住宅楼内供居民做短时间休憩及简易幼儿活动场地,由于空间较小,一般采用规则式布置。休息场地可设座椅、花架、方砖地。绿地中疏植乔灌木及草坪,活动量大的可在休息场地内进行,草坪以观赏及仅做幼儿游憩之用。

④底层住户庭院的分隔影响到庭院的外貌,常见的有通透围墙和绿篱两种方法。居室外种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一般应在5m以上,以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并便于采光、通风和避免树上的虫害侵入室内。通常以落叶树为好,常绿书要避免直对窗口,并留出一定空间眺望景观。

⑤花木的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的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以便就近观赏、充分提高花木的观赏效果。花木除绿篱外一般不做整齐规则式的修剪,保持自然形态和贴近自然的生态环境。

(2)住宅周围绿地

①宅前小路在庭院入口处,可与围墙结合,多利用常绿和开花的攀缘植物形成绿门、绿墙等。在住宅入口处,可与台阶、花坛、花架等结合,采用对植、丛植手法,形成各住宅入口的标志。

②屋基绿地指墙基、山墙头、屋角、门窗前和台阶等围绕住宅周围的基础栽植。

③屋顶绿化,即将屋顶布置成天台庭园。

④注意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结合,是将自然环境和住宅联系起来的一条重要途径。

6.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①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城市自然生态效果,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福利、文化娱乐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及科学性的数据。

③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

④可以统一全国计算口径,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数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比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绿地率

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2.0-3.0km

公园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功能分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闲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

城市各类绿地特征:①公园绿地 ②生产绿地 ③防护绿地 ④附属绿地 ⑤其他绿地

城市绿地功能:①生态防护功能 ②游憩娱乐功能 ③文化教育功能 ④环境美化功能

⑤避灾救灾功能

城市绿地分类原则:①功能性原则 ②协调性原则 ③对应性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

⑤可操作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