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8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8

《中国书法史》  (习题与答案)8
明代书法
1、简述台阁体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答明代的台阁体在洪武年间出现,到永乐年间达到高峰,到成化、弘治年间才逐渐消失。

风靡了一个世纪。

台阁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书舍人一职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书舍人一职在唐代已设,属于中书省的正五品官员,掌管进奏参议表章之大事,洪武九年,朱元璋再设中书舍人一职,一改原来的性质,成为专门书写文书的七官员,并破例从布衣中直接选取能书者为之,代表书家有杜环、宋燧、詹希元、揭枢、朱芾等。

永乐时再废旧制,修订《永乐大典》,需要
众多书吏,因而宫廷书家一时云集,如腾用亨,吴勤,程南云,沈度,沈粲。

其中以沈度的影响最大,学其书者遍及朝野,台阁体的盛行从沈度起,台阁体以楷书为主流,而衍及各种书体。

台阁体书法的形成不能不说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台阁体书法的实用功能使它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丰富的内涵,缺乏艺术个性和情趣,台阁体虽格调近俗,但不同于清代的馆阁体的乌方光的那种死板。

尚见清秀之气,但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显然是消极的。

2、吴门书派是在怎样的历
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一书派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
书法的审美取向对明初的台阁体有怎样的突破?
答明代初年,朱元璋团他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户,故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成祖时,首都北迁,政治中心北移,到成化时,这种政治、经济上的钳制政策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变得自由起来。

明代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初期的台阁体迷雾中走出来,台阁体书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吴门书家则不受宫廷的束缚,创作显得自由,于是书法活动有中心,也由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南地区,尤其集中在苏州一带,并以吴门书派的出现为标志。

苏南大都会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商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在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吴门书派一时汇为巨流,成为明代史上最大的书法流派,打破了明代初期以来表面繁荣而实质虚空的书坛局面,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

这些书家,能名摆脱台阁体的束缚,摒弃学习时人而直追唐宋,并提倡发扬个性,自立门户。

他们的书法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3、阐述吴门书派代表书家的书风。

答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
宠。

祝允明真、行、草诸体皆能,尤以小楷和狂草两极最为擅长,他的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时出已意。

其草书为明代第一手,草书洋溢着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善于用点,飞动跳跃,与缠绕的笔画有对比之趣,随性情所至但不失法度。

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

文征明篆隶楷行草各体皆擅,小楷以法钟王,早期小楷作品受赵孟俯的影响,50岁后,小楷渐入境,成为卓有成就的大家。

陈淳,书法成就在草书上,后人评价极高,笔气纵横,天真烂漫,近乎狂放的草书对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浪漫书风有着先导作用。

王宠的小楷是继文征明之后的又一圣手,他的小楷,富有晋韵,丰富多变的用笔,平中见奇的结体,疏朗有致的章法,和高古旷逸的气息,显露出自然的审美情趣。

4、云间书派是怎么形成的?作为地域流派的构成,它与吴门书派有什么不同?

云间,古代又称松江,华亭。

今属于上海。

云间书派又称华亭书派。

董其昌将有关云间籍的若干书家串在一起,这些书家本来没有多少师承关系和整体联系,所以云间派只能是一
个松散的地域群体。

待董其昌推出莫如忠、莫云卿父子后,云间书派才算真正形成,如果将陆深、莫氏父子看作云间派的先导的话,其核心正是董其昌本人,而真正能与吴门书家抗衡者,仅董其昌一人,此时吴门书派己成渐衰趋势,于是云间派的兴起正好取而代之。

万历年间以董其昌为核心的云间书派,虽然多有追随者,但能与董其昌比肩者几乎没有。

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虽然名满天下,但书艺毕竟不行,不久云间书派就被明末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浪漫书风的声浪
所掩。

清代的云间派实际是董华亭派了。

5、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晚明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个性思想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层面,使明初朱程理论及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在这个思潮中,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为代表,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浪漫狂潮。

徐渭的天成、李贽的童心、汤显祖的唯情、三袁的性灵、董其昌的率意,都强烈在表现出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宏扬,于是书法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书家,他们的作品与明代中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差异令人叹为观止。

徐渭的狂放和董其昌的平淡都是这一状态下的产物。

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书法作品来看,既能看到个性解放
的思想倾泻,又能感受到深幽孤峭的内倾情感的流露。


为什么说董其昌是晚明个性思想解放下的代表书家?并阐
述其以禅喻书论。

答在明代晚期的中国书法史上,董其昌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大家,他的文人画观点与南北宗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在书法史上,他开宗立派,构建云间派,在吴门走向式微之际,使得苏南书坛再度复苏,为中国书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影响极其深远。

董其昌在少年时,就在寻求突破旧传统势力的束缚,从陈陈相因的营磊中解脱出来,他善于学习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极其流行笔法、墨法、结字与章法。

以禅喻书是董其昌书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淡说,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

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崇尚自然天趣,追求平淡。

其三是顿悟说,这是董氏将禅意融入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多次阐述顿悟在书法审美中的意义。

在书法上的南北宗思想,只是并未阐述,因为他在书法上推重平淡天真与绘画上的南宗的审美趣向是一致的。

董氏还第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
献等演绎,影响深远。

7、试述徐渭的书法风格特征及其思想根源。

答徐渭的书法以奔放狂肆的书风使得晚明书坛如梦得醒。

徐渭的书法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思想来源是王阳明左派一脉,他强调始于学终于天成,对宋人的书法有所偏爱,他对苏黄米蔡均有独到的见解,可见其追求已意的同时,并不是一个放弃传统的人,而是要求在临帖时,时时露笔意者始称高手,他的书法虽然点画狼籍,但不失书法规则。

他的书法主要成就在行草书,长于写大幅巨制,用笔沉稳,节律跌宕,行间茂密,似急风骤雨,加上破锋、露锋、涩笔的交叉运用,使得作品丰富多元。

从徐渭的书法作品来看,活精神是其书学思想的精髓,反对因袭古人而无已意的观点,也正是在追求为种鲜活的创造精神。

8、王铎作为晚明个性思想解放思潮下的代表书家,你怎样理解他的书法作品中的个性特质与复古思想的对立统一?
答王铎一生极重临写《淳化阁帖》,多次放大临写,既为临作,又为创作,他以古人笔法运自我情感。

一生崇古、信古、仿古、复古,并在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影响下,充满革新精神。

王铎的书法在重视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作品中的势。

因前人作品较小,而大幅巨制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
特征,王铎善于将其拓大,且不失精微。

其结字的欹侧多变和章法的腾掷激荡,均因势而生,造成一种风樯阵马的气势。

此外,他还善于用墨,浓墨、渴墨的交替运用使得作品燥润相生,有时也运用涨墨,这些墨法有运用,克服了刻帖的局限,给作品平添了酣畅之气。

更赋于作品以一种新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对前人的审美定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同期的晚明书家拉开开了距离,王铎的出现,为晚明的书法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同时他也创造性的继承了二王及米芾书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入古出新的又一典范。

9、从书法作品的样式上看,明代较前代有哪些发展?
答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明代以前,书法的样式主要是翰札,手卷、团扇、条幅等,而明代除此以外又平添了折扇、长卷、中堂等。

晚明还出现了对联,样式不断丰富,到此书法上的样式大体具备。

宋代的书法虽然已有装裱的悬挂欣赏,但没有形成风气。

由于明代欣赏的方式以挂在墙上为主,大幅的巨制成这这一时期的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

视觉方式的改变,增添了书法的形式美。

10明代的书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明代初期的书风是元代书风的延续。

二、台阁体的盛行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
的阻碍作用。

三、明代的刻帖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的显著特征,同时承接元人的风气,书画结合的现象愈加紧密。

五、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样式成熟期。

六、晚明个性思想解放对书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晚明书坛异军突起,这是继元代之后回归晋唐书风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

七、明代的书论由于明代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导致出一波三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