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摘要:噪声,是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
环境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谈话、考虑、休息和睡眠。
城市交通噪声,对环境和人体安康影响最为普遍、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相对完善,各种机动车辆纷纷涌上道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噪声污染。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今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正是立足于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在指出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和防范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解决道路交通噪声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噪声控制;降噪路面;1 引言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作用。
随着公路的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与日俱增,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1.1 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
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1]。
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
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 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1)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
它与道路坡度、路面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
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增加,噪声越高,越接近交叉口噪声越高。
即使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也是变化的。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
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其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车流量与噪声的关系其总趋势是随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主要是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的大小与轮胎花纹构造、路面构造深度特性及车速有关,且主要取决于车速,其强度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
对于中型汽车,当车速大于60km /h时,轮胎噪声就成为汽车所产生噪声的主要成分。
小轿车发动机的静音设计均较好,所以其轮胎/路面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1.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1.2.1 城市道路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人的心理影响。
吵闹的环境噪声,会干扰人类的思维,容易使人精神无法集中,使人产生烦恼的感觉,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
[2]实验证明,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有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则就上升至50%。
突然一个响声将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上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一般将10%的睡眠者惊醒;60分贝的突然噪声则通常会惊醒70%的睡眠者。
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或者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对人的生理影响。
环境噪声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点:一是对听力的影响。
人在强烈的噪声下待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听力变得迟钝,经过适当休息之后,听力会逐渐恢复。
但是,如果长期在比较强烈的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易恢复,并会造成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这种情况通常称为职业性听力损失。
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至160分贝)下,就会造成听觉器官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
在战场上发生的爆炸声浪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爆震性耳聋。
二是对人体机能的其他影响,据观察研究,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
已经发现,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会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以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
[3]1.2.2城市道路噪声对植物的危害科学家最近发现,汽车、机器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制造的噪音会影响野生花草树木以及附近动物的生长,原因是这些噪音长期影响着为花授粉以及传播种子的动物。
科学家考察了以矮松果为生的不同动物的噪音偏向,发现有些物种,例如灌丛鸦,倾向于避开噪音,而有些动物,例如老鼠,则更喜欢在噪音地区搜寻食物。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的研究者Clinton Francis说,这种噪音耐受性的差异会影响矮松种子的萌芽,因为灌丛鸦的自然本性就是通过埋的方式藏起收集到的种子,有的种子会因此发芽,而在老鼠大量出没的噪音地区,种子则会减少。
1.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1.3.1 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
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dB。
[4]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
1.3.2 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如:采用高效率排气消音器,采用发动机隔声罩;采用自动变速器等适当措施进行控制等。
当然,研制开发超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也是我们的目标。
1.3.3 运用交通管制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来组织交通,使道路上的车辆快捷、顺畅的行驶,从而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
[5]如:进入城区禁止呜喇叭;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城区和禁止驶入医院、学校、休憩性公园等噪声敏感地带:对于通往大、中型铁路货场、中心仓库,商业中心等的货运汽车,应按规定允许通行的路线行驶;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使交通流顺畅通过交叉口;在机动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网上,采用路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技术,使尽可能多的路口能够保证机动车平顺地通过,以减少减速、怠速、起动、加速或减速发生的机率;另外,在车辆管理上,可以考虑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
[6]1.3.4 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
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旋,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
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dB。
[7]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1.3.5 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dB。
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
[8]1.3.6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
[9]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1.3.7 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
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降低噪声4~6dB。
[10]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2 结语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
最后,为了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噪,但每种降噪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
参考文献[1] 刘军民.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J].交通与社会,2000,(3):33~36.[2] 王素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途径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2).32~33.[3] 洪宗辉. 潘仲麟.环境噪声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杨冬梅.如何防止噪声的危害.科技信息.1997.26(7)[5] 魏铭言. 电梯噪音不能忍.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11-29(5).[6] 肖全华.李舒才.谭亮英. 噪声对人类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1.28(3):42-44.[7] 谭复兴. 胡生.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研.1998 (4)[8] 卜建清. 减少铁路噪声与振动影响的方法.2001[9] 张开冉.李国芳.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模糊评价.中国公路学报.2003 (4)[10] 柴涛. 噪声对人类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