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护理8月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护理8月


各种管道的护理
①评估
②原则
③标识
①评估
生命体征 B
一般情况 A
病情
C 管道的种类
管道的位置 E 长度
D 管道的数量
②原则
妥善固定 防止感染 严密记录
原则
保持通畅 严密观察 保持管道的功能
护理以遵循原则为基础
Ⅰ 类导管:红色,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等
Ⅱ类导管:黄色,中心静脉置管、腹腔引 流管、切口引流管、鼻肠管、造瘘管
➢ 5、根据病情拔管 ①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 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 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 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 管。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 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 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 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 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③留置导尿管拔 除时间根据病种而定,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 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 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 后3~4周拔除。
做好评估、留足长度、做好约束 滑脱
勤观察、勤检查、勤挤压、交接 堵塞
加强责任心
错误连接
供给性管道
•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深静脉置管 由于它保留
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 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 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深静脉置管 由于它保 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 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 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引流的原理
• 吸附作用 • 导流作用 • 虹吸作用 • 消化道的蠕动作用
引流的基本原则
• 通畅、彻底、低组织损伤、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确定病原菌
• 胸腔闭式引流管维护
➢ 1、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 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 2、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 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 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 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 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 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 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 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 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 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CVP
➢ 1 固定与消毒 ➢ 2 预防气栓 ➢ 3 管路的护理 ➢ 4 封管护理
PICC
• PICC的维护
➢ 1、日常维护及使用 ➢ 2、每七天的护理
排除性管道
引流的目的
• 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 • 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蓄积,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 • 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 • 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
➢ ⑤严格无菌操作:腹腔引流袋一般每日应该更换 1次.更 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 执行 无菌操作原则。首先,应夹闭引流管,将引流袋与引流管 分离;然后,用棉签消毒引流管内、外口,消毒时遵循由 内向外的原则;最后,连接无 菌引流袋 ,挤压引流管保 持通畅。护士应密切观察腹壁戳孔处有无渗血、渗液、 脓 性分泌物 以及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
• 1.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 录24小时引流量。正常引流液为清亮或草绿色,若引出鲜 红色或咖啡色液体,提示有出血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配 合处理。
• 1.4胃管留置期间,协助患者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 1.5胃肠减压期间注意事项。严格禁食、禁水,按医嘱须口 服药物时,如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人,并用温水冲洗胃管, 注人后夹管印而n,以免药物吸出。
➢ 4、防止逆行感染 ①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 部位,防止尿液倒流。②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 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 每日用0.25%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除去分 泌物及血痂。③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周 更换1-2次连接管及集尿袋。④长期置管者定时更 换。⑤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 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⑥每周作尿常规和 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⑦鼓励病人 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 增加内冲洗作用。
③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 每隔 1 ~ 2小时挤压 1次。挤压时左手固定近端( 引流管靠近腹 壁戳孔的一侧 ) ,防止因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和管道拔出, 右手向远端用力牵拉并挤压引流管,反复挤压数次。准确 记录每小时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 ④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取半坐卧位,这样不 但使患者舒适,而且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充分引流和使 胸廓活动更为充分。从而尽可能的预防肺部感染、膈下积 液和腹腔积液诱发感染。促进肺功能及早恢复。
1、供给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 充到体内。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如给氧管、 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2、排出性管道 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治疗、 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出尿液,消除代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 定,计算液体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 抗休克的效果。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 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例:上腔静脉 导管,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 指导补液有意义。
4、综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 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等。例: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 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 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 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护理对策.
• 1.6胃管留置时间长,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切不可 擅自拔除;一般术后5一7日,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拔除。 硅胶管一般每月更换,橡胶管一般每周更换。
谢谢观赏
Ⅲ类导管:胃管、导尿管、吸氧管、 输液管。
③标识
观察和记录
(1)保持通畅,管道是否脱落、 (2)标识是否分明 (3)准确留,引流物的量、色、质、性状 (4)固定牢靠,严密检查各引流管各衔接处,以免漏 气及脱出以及有无液体外溢 (5) 保持清洁 (6)局部皮肤的变化 (7)病人有无不适
常见异常的应对措施
胃管有三重作用:
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 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 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 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 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 的效果。
• 胃管的护理
• 1.1胃管妥善固定
• 1.2保持负压引流袋的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袋在负压状态, 及时倾倒引流液,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每日更换负压引流 袋。
监测性管道
• 是指放置在体内的监 护站,监测病情变化 的管道。如:上腔静 脉导管、有创动脉置 管等。
例如:上腔静脉导管不仅可
快速补充液体,还可用来 测量中心静脉压,表明右 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和 调节输液滴速有重要的意
义。
综合性管道
•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 监测性的功能,在特 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 的功能。如胃管等。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护理8月
前言
• 在我们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 管道进行管理,它们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常作为治 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它们被称 为“ 生命的管道 ”。 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 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职,从真正意义上来提 高护理务服内涵。
管道的分类
导尿管的护理
➢ 1、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 脱
➢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分别记 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 侧肾功能。
➢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 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 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 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 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 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 1、保持管道的密闭 ➢ 2、严格无菌操作, ➢ 3、保持引流管通畅 ➢ 4、观察和记录 ➢ 5、拔管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①引流管通过缝线固定于皮肤,均接无菌引流袋,每根引流 管均应注明放置部位。
②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 逆流引起腹腔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应将引流袋妥善固定 于病床两侧.既要保证引流管无扭曲和受压,又不可过度 牵拉引流管;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或更换体 位前,应先妥善 固定引流管,防止因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患者下床活动 前,应先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患者 的衣裤上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