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解析

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解析

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根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要求,为确保客运专线铁路路堤填筑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以后路基填筑施工,特编制本方案。

一、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08号;4、《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GB10102-2004;7、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工程施工图设计;8、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二、试验路段的工程概况1、试验段概述试验路拟定于DK125+120~DK125+220,长100m,为填方段,土方来源利用DK124+800-DK125+060挖方段(以经中心试验室检验为B级填料),平均运距500m。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段试验路段填筑范围内DK125+190~DK125+220段在填筑前需进行基底处理,即挖除30cm表层土,并换填B组填料。

在DK125+128处有一座1-4.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待试验路基填土后再开挖施工。

1)地质特征本段属残丘剥蚀地貌,为平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面高程一般为5~65米,相对高差5-60m。

地形稍有起伏,高地为旱地及果园,植被稀少,丘间沟槽地段平坦开阔,多为水田。

地表水、地下水均不发育,具有侵蚀性。

段内地形稍有起伏,线路多以填挖不大的路基通过,填挖比较平衡;局部沟糟表层有薄层软土分布,对路基填方影响较小;部分残积层粘性土具弱膨胀性,对路基挖方有一定影响。

2)气候特征工程地处范围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不甚分明,冬无严寒,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约20℃,一月至二月气温最低,最低气温-2~-3℃,偶有霜冻,多年平均降雨量1093.7~1432.0mm,雨量多集中在3-9月,10月至次年2月少雨,7-9月为台风暴雨期。

3)主要技术标准○1线路等级:双线一级铁路;○2车速:近期200km/h,远期250km/h;○3双线:最小曲线半径4500m;○4路基形状三角形,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5基床厚度表层0.6m,底层1.9m。

2、试验段试验的目的通过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挖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以后路基填筑施工。

2、试验范围本次试验只做基床以下路堤本体部份,试验采用A、B、C三种填料(C组填料需改良处理),分别测试各种填料的压实厚度与之相应的碾压遍数。

为了摸萦出A、B、C三种填料各种松铺厚度与一定的碾压设备配套所需要的最佳碾压遍数,每一层松铺填土所碾压的不同遍数,必须有压实试验检测数据。

本试验路段A、B组填料松铺厚度按35cm、40cm、45cm试验,C组填料松铺厚度按25cm、30cm、35cm分别进行试验。

1-3层进行C组填料填筑,4-9层进行A、B组填料填筑。

四、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本次试验人员组织及安排祥见组织机构框图与人员职责表五、施工前准备1、做好施工测量和施工放样施工测量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如发现实际情况与有关设计文件不符,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核定。

施工放样包括现场放出路基中线、坡脚、坡口、护坡道、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2、弃土场选择因基底处理及清表需挖除大量的非适宜材料,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多次实地勘察,选择DK124+800-DK125+060左侧低洼地带作为弃土场,并砌筑拦碴坝,以防水土流失。

3、开挖排水沟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挖横向排水坡,排除原地面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

其中纵向排水沟作为路基施工的永久性排水设施,其横断面图如下:说明:本图以厘米为单位;征地红线征地红线线路中心排水设施横段面图4、地基处理 ○1施工调查 施工前应熟悉相关施工图,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

○2场地清理 清理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50cm 内的草皮和表土。

对施工范围外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亦应进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宜材料和草皮、表土、树木等,应堆放在弃土场内。

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2) 原地面基底应密实、平整,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3) 基底面设置4%横向排水坡,确保基底不积水。

○3基底换填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试验路段DK125+190~DK125+220段在填筑前需进行基底处理,即挖除30cm表层土。

并将底部整平,本段基底起伏较大,需设置台阶,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并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B组填料,底部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分层摊铺平整压实,压实标准必须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5、填料选择和室内实验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堤本体填筑优先选择A、B组填料,其次选择C组填料,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本次试验分别做A、B、C三种填料试验(C组填料进行改良处理)。

试验段填筑土方主要来源DK124+770~DK124+840段路堑挖方,对填方土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自用膨胀率、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

6、技术管理准备本试验段成立以陈门灿为首的技术管理梯队,组织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路基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试验规范和标准、设计规范、安全、环保等相关规范规定的学习,参透和交流。

做到能以一个具体的施工技术指导思想指挥作业工人作业,能有效组织技术资料数据汇总,作出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参数,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施工。

7、试验段范围内便道以贯通,包括填料运输、弃土场道路均已完毕。

便道设置排水设施,确保试验段施工顺利进行。

六、试验路施工工艺及方法1、填土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2、填前压实在试验路范围内,先人工开挖纵横向排水沟,将低洼处的积水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将原地面翻松至地面以下30cm深,再采用压路机压实。

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下而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大于0.6m,宽度大于2m,并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压实标准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分层摊铺路堤填土分层平行摊铺,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在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做成向两侧4%横向排水坡。

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同时,每一层填土前放出中桩、边桩。

4、分层压实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20T振动压路机1台,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40cm ,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遍(同步检测结果),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弱压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为了测试松铺系数,试验路的每一层填土的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必须有详细的测量记录。

在DK125+130、DK125+150、DK125+170、DK125+190、DK125+210五个断面上沿中线每边各测两个点,间距10m,共计20个点。

每层填土之前,须经过测量,按计划的松铺厚度,做好填土厚度的指示桩方能填土。

卸料点以石灰点控制位置,C组填料松铺厚度为25cm间距为4m×4m,松铺厚度为30cm间距为4m×3.3m,松铺厚度为35cm间距为3m×3.8m,A、B组填料松铺厚度为35cm间距为3m×3.8m,松铺厚度为40cm间距为3m×3.3m,松铺厚度为45cm间距为3m×3m。

每层的压实标准达到表1-1所规定的要求,经检测后,如果压实标准达不到表1-1规定的要求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增加碾压遍数,必要时应增加碾压设备。

采用不同机型的碾压机械进行组合碾压,以求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5、分层检测进行路基土方试验路施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和检测,确定土方工程的正确压实方法,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压实层厚度等,以便指导今后土石方施工。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试验路施工的检测和试验工作。

路基填方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检测的项目如下:A、确定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B、检测每层填土的含水量;C、分层检测控制填土的压实标准,以保证全深度范围内的路基压实标准;D、每层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及其松铺系数。

6、资料整理和汇总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遍数。

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和碾压遍数。

3)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业主代表审查批准。

7、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时间:2006年7月22日,竣工时间:2006年8月15日。

具体工期安排祥见施工进度横段图。

七、试验段施工控制措施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

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2、路堤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

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竣工时应刷坡整平。

3、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

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4、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

当上下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