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_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_社会群体

——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结构要素,对群体 性质有很大影响。 小群体凝聚力大,交往更带私人性质;稳 定性则不如大群体。 成员数量的增加和各种可能关系数目的剧 增,一般会减少群体的一致性,削弱群体的凝 聚力,但可以增加群体的稳定性。
一个社会群体的理想规模是多大呢?
有赖于群体的目标
二人群体能提供建立密切关系的最大潜力, 使当事人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而较大群体则 可更加稳定,能完成更复杂、更繁重的任务, 同时能够更好地吸纳新成员和新思想。
按照领导作风分类:
独裁式:工具型色彩,决策迅速,带来秩序;
民主式:表意型色彩,群体主动性积极性高; 自由放任式:群体成员有最大自由度选择权,但
群体效率低。
五、群体决策
——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 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 的重要步骤。 群体决策的过程: 收集信息——做出评估——做出决定—— 恢复关系。
社会类属(统计群体) ——是指根据某一特征而划分出来进行统计归类
的人群。性别群体、年龄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 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对成员是否具有吸引力;
2、个人和群体的利益是否一致;
3、群体成员间兴趣爱好是否一致;性
别、能 力等方面是否互补;
4、成员对群体领导的信任程度; 5、环境因素。
二、群体规范
——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
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
立的一种标准化观念。
三、群体规模
三、我国转型期的初级社会群体:
什么是社会转型? 我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
响?
社会转型 ——是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 程,是社会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 进化过程,是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和整体性发展。
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阶段: 1840—1949的慢速发展阶段; 1949—1978的中速发展阶段; 1978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含义
——初级社会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是人数 不多、成员间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交往并具 有密切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基本特征:
1. 规模较小 2. 持久的直接交往
3. 较强的内聚力
4. 综合性的功能
5. 个性的全面投入
6. 浓厚的感情色彩 7. 成员的难以替代 8. 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四、群体领导
存在着领袖和追随者是群体结构最重要的特征
之一
哪些人能够充当群体领袖呢?
没有一种特殊的个人特征能保证他一定成为群
体领袖,很大程度上是群体的价值观、需要和
目标决定了哪一种领袖是最合适、最有效的。
从群体功能角度将群体领袖分为:
工具型的领袖:用各种手段方式实现群体目标;
表意型的领袖:力求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
第八章 社会群体
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结构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 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要把社会群体与聚集体(集群)和社会类 属(统计群体)这两个概念区分开。
聚集体(集群)
——指偶然集中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之间的关 系只是临时性的。
思考题
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什么是社会转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