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推荐…………………………………………………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 1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 3第五章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策略 7第六章城市性质和规模7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7第八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9第九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3第十一章旧城改造规划14第十二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15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16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7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城郊统筹发展规划18第十六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第十七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25第十八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 26第十九章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26第二十章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26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7第二十二章附则27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福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是安福县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在规划区内所进行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本文本与国家、江西省及吉安市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配套实施,共同对安福县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安福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五条本文本制定、修改的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县城总体规划与本条例一经批准,即行生效,修改需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现状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规划图纸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第七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与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周期一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年以后第八条规划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⑸《城市规划编制办法》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⑻《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⑼《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⑽《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⑾《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⑿《安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⒀《吉安市土地利用规划》第九条规划原则1、规划从安福县在吉安市域、全省范围所处的实际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到安福县城中心城区及城镇体系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合理确定安福县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城镇布局,使城市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满足市民出行、购物、娱乐、审美、交往等需求。
4、坚持现代化的原则,总体规划既有前瞻性,又有科学性,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配置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5、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规划既要有预见性,又要充分考虑现状与近期发展需求,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第十条规划重点本次规划的重点有:1、安福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区域要求与安福实际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围绕研究城市的发展策略。
2、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构筑未来安福中心城区发展的空间框架,如工业用地布局、城市中心的选择、山(北华山、蒙岗岭、黄牛岭)、水(泸水河)旅游开发的整合等。
3、安福城市发展规模研究。
4、城市道路系统结构。
老城区交通压力较大,合理引导交通。
5、城市风貌研究。
城市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山系水系环境与城市格局的衔接。
第十一条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分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和城市建成区四个层次。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安福县域行政管辖范围的全部,面积为2795.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将平都镇全部以及横龙镇、枫田镇部分行政区范围内的土地作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为133.5平方公里。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含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远景发展用地及城市相应的外围环境和景观控制范围。
规划控制范围:北至北华山、大光山煤矿一带,南至五里亭、黄牛岭,西江头村一线,东至安福工业园区及枫田镇区,西至横龙镇江布园村。
规划用地为66.6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9平方公里,其余用地为北华山、黄牛岭、泸水河、城市发展备用地、耕地及村庄建设用地等。
4、城市建成区按城市行政区内已连片开发进行城市建设,有关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和地区,即为“安福城区”。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十二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开放活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速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出县城、洲湖、浒坑和严田等城镇的发展,带动全县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壮大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等支柱产业;以现代农业为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做活优质米、特色养殖、中药材和林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全面实施以壮大教育、医疗卫生产业为主的科教兴县战略,以旅游商贸为主攻点,大力繁荣第三产业。
第十三条战略目标1、经济总量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6.39亿元,预测2010年达到46亿元,年均递增12%,人均为11500元,年均递增11.8%;2020年争取达到120亿元,年均递增10%,人均为28600元,年均递增9.5%。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一产比重,加快二产发展,提高三产质量,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比例为30.89:38.30:30.81,2010年调整为24.40:41.00:34.60,2020年调整为15:44:41,实现产业结构“二、三、一”转变。
第十四条产业发展重点1、第一产业朝高效、质优方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2、第二产业应充分挖掘自身产业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调整优化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⑴集中力量发展园区工业。
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振兴目标的重要平台,加大投入、扩充规模、培育特色、提高质量。
⑵发挥优势壮大支柱工业。
充分发挥农产品、林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着力培育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五大支柱工业体系。
⑶培育新兴产业。
在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
3、第三产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要求,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发展物流、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繁荣第三产业。
第十五条产业布局安福县产业布局呈现“三片四轴”形态。
“三片”指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及南部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包括平都、横龙、枫田、寮塘、竹江、瓜畲、山庄、赤谷8个乡镇。
规划以安福县城为该片区的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重点资源的复合优势,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形成工业最为集中和第三产业最为发达的经济区。
第二产业主要发展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等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产业,形成安福县的核心发展区。
西部经济区:包括浒坑、严田、洋溪、钱山、章庄、泰山6个乡镇。
规划以浒坑、严田为该片区的中心城镇,充分发挥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武功山、明月山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小水电、钨矿开采和旅游业,使该片区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热区。
南部经济区:包括洲湖、甘洛、洋门、金田、彭坊5个乡镇。
规划以洲湖为该片区的中心城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粉石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以农林畜牧产品为特色的经济区。
“四轴”指沿交通干线产业聚集形成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态,指两条城镇经济发展主轴、一条城镇经济发展次轴和一条旅游经济发展轴。
吉莲公路经济发展主轴:连接枫田、横龙、严田、安福县城等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条件较好的几个乡镇,既有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又有相当的发展基础。
沿此轴线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强化轴线各镇的经济实力,为县域东西向经济的发展主轴线。
分文铁路(安分公路、安茅公路)经济发展主轴:沿线主要有赤谷、山庄、平都、寮塘、甘洛、洲湖、金田、洋门等乡镇,规划该沿线以县城为中心,依托丰富的农林和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开采、林业和特色农业,为县域南北向经济发展主轴线。
严宜公路经济发展次轴:沿严宜公路串接严田、泰山、浒坑、章庄等乡镇,依托丰富的矿产、林业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林钨旅游业,为县域西部南北向县域经济发展次轴线。
横龙—洋溪旅游公路经济发展轴:沿横龙—洋溪的旅游公路串接横龙、章庄、浒坑、泰山、钱山、洋溪等乡镇,规划充分依托丰富的武功山、明月山生态旅游资源,沿线各乡镇以旅游发展为主,并积极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县域西北部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发展轴。
第四章城镇体系规划第十六条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预测2010年全县总人口约40万人,2020年约42万人。
预测2010年安福县城镇人口将达到14.2—14.7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将达到21--22万人。
确定全县的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35--37%,2020年为50--52%。
第十七条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策略是:四元带动,轴线拓展,分区发展,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和中心镇,以产业非农化带动城镇化,走集中型、内涵发展之路,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双向推动下,达到城乡融合和整体优化的目的。
“四元带动”指安福县城、洲湖镇、浒坑镇、严田镇四个县域中心城镇,县城城区人口规模达到小城市水平,成为全县域的经济中心,洲湖成为南部经济中心,浒坑成为西部经济中心,严田成为中部经济中心,更好地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轴线拓展”指以交通走廊为轴线,通过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轴线上流动,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交通轴线集聚而形成新的增长极核,形成城镇发展轴线。
城镇发展较快的轴线向纵深拓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
“分区发展”指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发展条件,需根据客观规律,推动各级、各类城镇的发展和时空上的有序结合。
第十八条发展方针确定县域城镇的发展方针是:加快中心城区的发展,积极培育重点镇,大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