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展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

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

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

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

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

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

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

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无论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沿革,还是从会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

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

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

开展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

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

目前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发展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管理层次上,大多数省份的会展活动(除个别会展发达的城市外)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经营层次上,由于多头管理、利润导向等局限性,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现实的困难;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发的小规模的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尽管带动了旅游业的吃、住、行三要素),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很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体现明显,获利较多;游览、购物、娱乐三要素未有效开发,获利较少,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会展活动不仅应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

政府在产业规划、整合行业优势、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应该担负起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使会展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将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或联合管理、联合促销,或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的会展营销与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必须与本城市及省内的主要的关联企业具有广泛联系,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发挥起协调和沟通作用。

专门负责会展节事和设施的销售旅游还应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通过会展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来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顾客,同样会展也可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

选择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特色相关联的主题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的优势互动发展。

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对其城市旅游、会展旅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表明1999年世界博览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推进了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是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之一。

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管理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会展旅游管理部门。

如:香港为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专门组建了会议局。

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门开始专门研究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作用,各大旅游企业也纷纷拓展会展旅游业务,一些地方还组建了会展旅游协会。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这些大城市在接待国际会展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现有会展场馆多北京市目前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座,总面积近14万平米(见表六),拥有500座以上的会馆25个以上,此外北京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554家,星级饭店506家,客房数达到9.3万间,其中很多饭店的会议场都达到了国际标准。

同样,上海目前展馆总面积为14.5万平米,与北京相当,此外,上海市拥有饭店354家,客房5.6万间。

由于饭店和会议、展览场馆比较健全,这些大城市开展会展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会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而且要秋较高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如:地铁、城市道路状况等比较好,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人数在我国名列前茅。

此外,北京已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147个国家在京有驻华使馆,外国金融机构在京的代表机构近300家,1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了分行,众多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办事处。

举办会议展览总数多1999年以来,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可观,有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第十一次会议、世界数学大会等国际会议,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

按照ICCA的统计口径,2000年北京接待了16个大型国际会议,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十七位,比1999年的二十九位上升了十二位。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上海2001年举办各种展览278个,会展直接收入18亿元。

会展活动与旅游业如何实现对接随着会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批旅游企业开始涉足会展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会展活动和旅游业能够而且必须实现有效对接已成为会展界和旅游界的共识。

(1)对接基础会展业与旅游业能够互动发展,是具有内部条件的,首先,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与会议(展览会)、会间或会后的游览、购物、娱乐等活动能够有机组织起来。

其次,举办会议或展览会,发展都市旅游,都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鲜明的城市形象、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都市服务等。

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拥有共同的基础条件。

(2)国内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现状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会展业和旅游业都存在着脱节现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外推"两个字来概括。

所谓外推,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即指会议或展览会是将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推向饭店、景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滞后接待、被动受益;旅游部门在整体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旅游业对会展活动的支撑效果不明显。

国内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脱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市场促销上,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开展联合促销时存在很大障碍,更何况没有类似于法国专业展览会促进委员会(Promo Salons)的专业会展管理机构来牵头。

(2)在人员流向上,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相关服务,参展商、与会者和外地观众的主要活动仅限于参加或观看展览会(会议),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等活动,即使有也是小规模的、自发的。

(3)在配套服务上,许多会展组织者精力分散、服务效率较低;与之相对应的是,旅游部门提供给与会者、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住宿和餐饮,交通安排、文化娱乐、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

(4)在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大,旅游业内部各行业从会展活动中的收益极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获利多,游览、购物、娱乐少,现有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对接策略会展业和旅游业实现互动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前者为后者带来数量可观的客源,并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后者为前者提供配套服务,并增强会议或展览会的吸引力。

1、角色定位在开展会展旅游活动时,会议或展览公司应扮演"旅游吸引物创造者"的角色,这种吸引物可以是其所拥有的场馆,也可以是其举办的大型会议或展览会;饭店应该主动与会展公司合作,以合理的价格和高品质的服务迎接参展商、与会者入住,并积极争取展览会期间的各类高峰论坛在本饭店举行;旅行社则应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把重点放在专业观众的组织以及会展活动与其它游览活动的衔接上。

2、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可以成立会议旅游局,将会议业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展览业内成立展览行业协会,对展览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促销。

3、整体营销+配套服务城市在进行目的地整体促销时,会展部门完全可以和旅游部门协作;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也应将会议/展览会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

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4、客源预测会展部门应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预测,以增强参展商(与会者)对展览会(会议)的信任程度,但两者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专业观众,后者侧重一般旅游者。

5、场馆后续利用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讲,场馆建造起来后,除会议服务公司、展览公司等继续举办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景点,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奖励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

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

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际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

会展业也是当今世界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