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岩中医诊疗方案
( )
乳腺癌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多以”乳岩”描述。
《诸病源候论》提到乳中积聚”结合如石”, ”硬若石状”, 以其状如岩石, 后称乳岩。
乳腺癌病位在乳房, 当七情伤及肝脾, 且阴极而阳衰, 导致气血失调, 痰气凝结, 阻于乳络, 日久成核成岩; 冲任失调导致气运失常, 气滞血瘀, 阻于乳络, 日久成岩。
一、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版)》, 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 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 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 乳房肿块胀痛, 两胁作胀, 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目涩, 口干。
舌质红, 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 乳房肿块迅速增大, 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 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 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 心烦, 口干, 便秘。
舌质暗红, 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 疲倦乏力, 精神不振, 恶心, 食欲不振, 失眠多梦, 口干少津, 二便失调, 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 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 乏力、口干苦、喜饮, 纳差, 乏力,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舌质干红, 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 肿瘤增长迅速, 神疲乏力, 纳差消瘦, 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 多为刺痛或胀痛, 痛有定处; 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 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 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 舒肝理气, 化痰散结。
方药: 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 调理冲任, 滋补肝肾。
方药: 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 柴胡, 当归, 生地, 白芍, 牛膝, 桔叶, 菟丝子, 枸杞子, 生山药, 茯苓, 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方药: 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 健脾补肾。
方药: 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 益气养阴, 兼以解毒。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
治法: 益气化瘀解毒。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生黄芪、党参、鹿角霜、熟地、川芎、龙葵、半枝莲、全蝎、土茯苓、白芍、元胡、水蛭等。
随证加减:
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 患侧上臂肿胀加络石藤、桑枝、路路通; 便秘者加制大黄, 火麻仁; 眠差者加夜交藤、炒枣仁; 呕吐加砂仁、半
夏; 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加阿胶、紫河车; 血小板减少加茜草、大枣, 鹿角胶; 免疫功能低下加仙灵脾; 解毒抗癌加半枝莲、浙贝母、蜂房、山慈菇、木鳖子、夏枯草、龙葵等(根据病情可选择数味药物)。
(二)手术治疗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能够耐受手术, 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2、对于术前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或其它检查初步诊断为乳腺癌者, 相关辅助检查无临床转移征象应行手术治疗, 术中先行乳房包块局部切除, 术中送快速病理, 如为乳腺癌则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根据病期选择具体手术方式如保乳手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等) 。
3、术前有病理学依据( 如细针穿刺细胞学) 确诊为乳腺癌者, 临床无转移征象, 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根据病期选择具体手术方式如保乳手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等) 。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本院自制制剂)
1、胎盘胶囊: 适用于气阴两虚、气血两虚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2~3粒, 一日3次。
2、三味降酶胶囊: 适用于肝功能转氨酶异常者。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2粒, 一日3次。
3、双花连翘清热颗粒: 适用于外感发热着。
用法用量: 水冲服, 一次10g, 一日3次。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患者病情, 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
( 五) 外治法( 围手术期中医干预特色治疗项目)
1、五子散药熨法
五子散组方: 莱菔子、菟丝子、白芥子、吴茱萸、紫苏子。
用法: 将五子散放入纱布包内, 加热至适宜温度, 将纱布袋放在手术切口处或患肢水肿部位, 可活血化瘀以利水肿消退, 或减轻切口疼痛。
2、中医体疗:
患者术后3-5天指导患者患肢进行握拳、屈腕、屈肘、上举、活动肩关节等功能锻炼。
3、 TDP照射治疗:
应用TDP神灯照射照射水肿患肢或刀口处, 每天照射1—2次, 可行气止痛, 疏通筋脉, 减少患者的疼痛, 促进刀口愈合。
(六)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一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月出版)。
合理应用抗生素。
(八)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乳房局部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及腋窝淋巴结等情况。
2、心理社会状况。
3 、辨证: 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瘀毒互结。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指导患者注意休息, 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乳房肿块大小、硬度、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等。
(2)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等。
3 、给药护理
(1)注意止痛药物的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正确给药。
(2)遵医嘱执行化疗药物的配制、给药途径、药量和注意事项。
4 、饮食护理
(1)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2)乳岩晚期, 选择宜消化、喜好的饮食, 少量多餐。
(3)放疗和化疗反应严重而影响进食的患者,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5 、情志护理
(1)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增加安全感, 树立信心。
(2)关心体贴患者, 保持心情平静, 安心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情志郁结、冲任失调者, 遵医嘱局部敷贴中药膏。
(2)疼痛者, 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艾灸或止痛药。
(3)择期手术者, 术前指导患者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4)术后切口加压包扎,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患肢血循环等情况, 并用TDP神灯照射切口, 以行气止痛、疏通筋脉、活血化瘀、促进切开愈合。
(5)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
无异常情况时, 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并用三角巾将患肢托起。
(6)术后3~5天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屈腕、屈肘、上举、活动肩关节等功能锻炼。
三、辨证施护
1、气滞痰凝证
(1)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 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佛手等。
(2)加强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
得到患者信任, 多巡视, 多交谈.采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
(3)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宣教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