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基本知识
第二节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包括:税法通则;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
体规定。 我国无单独的税法通则。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享有纳
税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明确了国家向谁征税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
2、共享税:增值税(中75%,地25%),资源税(海 上石油为中央税、其余为地方税)、证券交易税(各50%)。
3、地方税: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 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 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 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费,农牧业税,对 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 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增值税。
(三)按税收的计税标准(依据)分类 1、从价定率:根据价格(销售额)和税率计算税额的方法。(大多数
税) 2、从量定额:根据计税数量和单位税额计算税额的方法。(如资源税
、消费税) 3、复合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与价外税 1、价内税:是把税额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包括在商品价格之内。如消费
税、营业税、关税。 2、价外税:是税收附加在价格之外的税种。如增值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税收的发展与概念 P.22
税收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经济的、分配的范畴。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二、税收的作用 P.23 三、税收的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流转税、所得(收益)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财 产税、行为税六种。
P.25纳税对象与计税依据(价值形态)有时 一致,(实物形态)有时不一致。
2、税目: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即关于征税范围和项
目的具体规定,它体现了一个税种征税的广度。
有: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
(三)税率: 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了课税的深度。 P.25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船舶
吨位税)、车辆购置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农业税、牧业税。
特定目的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
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 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证 券交易印花税、遗传税。有关政策规定\法规及有关规
谢谢大家!
第三节 税收征纳制度
一、税务登记制度 P.29 有关内容和程序 1、开业登记 2、变更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4、注销登记 5、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二、会计管理制度 1、会计账薄、凭证的设置和管理 2、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管理。
三、纳税申报制度 P.33 1、纳税申报方式 :直接、邮寄 、数据电文 2、纳税申报的范围: 3、纳税申报的期限:分为税收实体法和具体确定法 4、纳税申报的内容: 5、延期申报。
外税收凭证(带缴款书)。
五、税务代理制度 1、税务代理及其意义 2、税务代理人 3、税务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 4、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 5、税务代理的法律主责任
第四节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纳税人的权利 p.38-41
1、知情权
2、保密权
3、税收监督权
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5、申请延期申报权
6、申请延期缴纳税权
主刑与附刑
案例与作业: p.49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420.10.14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4:03:2214:03: 2214:0310/14/2020 2:03:2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414:03:2214:03O ct-2014-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 03:2214:03:2214:03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420.10.1414: 03:2214:03:22October 14,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 日下午2 时3分2 0.10.14 20.10.1 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下午2时3分22秒14: 03:222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下 午2时3分20.10.1414:03October 14,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2时3分22秒14:03:221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2时3分22秒 下午2时 3分14: 03:2220.10.14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420.10.1414: 0314:03:2214: 03:22Oc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2时3分22秒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10.14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时3分 22秒20.10.14
(九)违章处理:体现税收的强制性 违反税法的行为有:
1、漏税:纳税人并非出自偷逃纳税义务的故意而发生的 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2、欠税:因故没有按期纳税的行为。 3、偷税: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有意识地违反税收法规
的规定,逃避纳税的行为。 4、骗税:采取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
税的行为。(2011.2取消骗税死罪) 5、抗税:采取暴力拒不依法纳税的行为。
之间分配关系的首要条件。
相关概念: 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可以是纳税人(直接税)也可能不是纳税人
(间接税) P.24 2、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P.24 3、代征人: 4、纳税单位: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
的有效集合。可以允许在法律上负有纳税义务的同 类型纳税人作为一个纳税单位。
1、未按规定登记、申报及进行账证管理的行为
2、违反发票管理的行为 P.45
3、偷(逃)税行为 4、欠税行为
5、骗税行为
6、抗税行为
7、阻碍税务人员执行公务行为
8、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行为
9、未按规定履行扣缴义务行为
二、税务违法责任
1、行政处罚: 方式有 P.46
2、刑事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 3、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 4、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 5、按时、如实申报义务 6、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 7、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 8、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 9、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10、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第五节 税收法律责任
一、税务违法种类 p.44
(五)纳税期限(P.26):有按期申报与按次申报。 它是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具体体现。
(六)税额计算: (七)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和减免税项目。
1、税收减免的含义: p.27 是对某些纳税人或特定纳 税对象、应税行为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别规定。
2、税收减免的类型:⑴ 报批类减免税 ⑵ 备案类减免 3、税收减免的形式:p.28 ⑴减税: ⑵免税:( 减税与免税是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⑶起征点:对少数人的照顾 ⑷免征额:对所有人的照顾 (八)附加与加成 p.28 ⑴地方附加税、⑵加成征收、⑶加倍征收。 加成与加倍是对累进税率的一种特别补充,适用与直接税。
1、比例税率:差别比例:产品、行业、地区、幅度。 单一比例:
2、累进税率:多在收益税中使用。
超额累进、超率累进、超倍累进、全率累进、全额累进。
3、定额: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有地区差别、幅度、分 级分类定额税率。
(四)纳税环节:对纳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P.26 一次课征制(生产或第一批发环节):如资源税; 两次课征制(出厂销售与商业零售环节):如消费税; 多次课征制(生产、销售、批发环节):如增值税。
(五)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与间接税 1、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称为直接税。
如所得税。 2、间接税: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由他人负担的税称为间接税。
如流转税。 (六)按征收部门:税务、海关、财政
1、海关:关税、船舶吨位税。 2、财政部门: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 3、税务部门:
定\车船使用税及车船使用税牌照税\车船使用税和车 船使用牌照税征的区别.doc
行为税:印花税、筵席税、屠宰税、城市维护建 设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税、牧业税、车船使用税、 船舶吨位税、车船使用税牌照税。
资源税:
(二)按管理权限分类
1、中央税: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 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 (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 税。
(二)课(征、纳)税对象:(“课税客体”) 是 税法规定的征税针对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
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相关概念:计税依据(税基)、税源、税目。
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
1、计税依据(“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 所依据的标准。
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课税对象是征 税针对的目的物,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 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 准;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做的规定, 而计税依据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做的规定, 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