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丙素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八)黄酮
4
第二节 苯丙素类:
MeO H O
丁香酚
O Me MeO
O Me
a—细辛醚
O Me MeO
O Me
β—细辛醚
5
苯丙醇类:
苯丙醛类:
M e O
gc l 1 6gc l O O M e
C H2 O H
C H O
紫丁香苷
桂皮醛
6
苯丙酸类:
H O H O
C O O HM e O H O
C O O HH O H O
27
二.香豆素的性质
(一)性状
1、 游离香豆素: 多为结晶性物质;亦有呈玻璃态或液态。 分子量小的具芳香气味、挥发性及升华性。
2、香豆素苷: 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无挥发性及升华性。
28
(二)溶解性:具有苷及苷元溶解性的一般规律。
的醋酸混合,喷雾后,在空气中干燥,再用 0.5mol/L的苛性碱甲醇溶液处理。 ④Millon试剂:在紫外线下,这些化合物为无色 或具有蓝色荧光,用氨水处理后呈蓝色或绿色荧 光。
10
香豆素类 coumarins
5 6 7
8
4 3
2
O
O
1
11
第三节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学习目标:
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形状、溶解性、与碱液的作用)、提取分离方 法。 2、掌握香豆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可看 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类化 合物。
54
-H2O 6
COOH OH
7
8
3
2 OO 1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香豆素
16
香豆素主要取代基:
羟基(7-位多见)、甲氧基、异戊烯氧基、异戊烯基等。
HO
HO
OO
O
O
HO
OO
17
分布:存在于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 科、茄科、瑞香科等科中。与其生源相近的桂 皮酸、黄酮类、木脂素等常伴生。多数存在于 植物的花、茎、叶、果中。尤以幼嫩的叶芽中 含量高。
20
香豆素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呋喃香豆素(线型) 6、7- 呋喃香豆素
代表化合物
5 6
7
O
8
补骨脂内酯(母核结构)
佛手苷内酯(5- OCH3) 花椒毒内酯(8- OCH3)
O O 欧前胡内酯(8- 异戊烯氧基)
紫花前胡内酯(未降解的二氢香豆素)
21
香豆素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呋喃香豆素(角型) 7、8- 呋喃香豆素
生物活性:七叶内酯和苷能治疗痢疾;滨 蒿内酯能解痉、利胆;瑞香素、伞形花内酯可 抗炎、止痛;蛇床子素可冶脚癣、湿疹、阴道 滴虫等;白芷能扩冠。补骨脂素具吸收紫外线, 抗辐射作用。
18
香豆素结构类型
苯骈a-吡喃酮环上有 无取代,7-羟基与6、 8-异戊烯基成环情况
环合、降解
环合、不降解
简单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
OO OMe
OMe
kotamin(二聚体)
26
习题
1、某一香豆素苷经酶水解后的苷元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 中,是由于结构中含有
A 、不饱和酮 B 、酮基 C 、甲氧基 D 、苯环 E 、内酯环
2、天然香豆素可分为( )类、( )类、( )类、 ( )类。
3、呋喃香豆素按照结构形式又分为( )型和( )型。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phenylpropanoids
1
学习要求
1、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编号方式及重要代表化合物。 2、掌握香豆素的性状特点及溶解性特点。 3、掌握香豆素碱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4、掌握香豆素各种显色反应的反应试剂、原理、特点及鉴别
意义。 5、掌握香豆素各种提取方法的原理、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6、掌握香豆素的荧光特点及应用。
Simple coumarins
pyranocoumarins
furanocoumarins
其他及代表化合物:
结构类型
简单香豆素
5 6 7
8
4 3
2
OO
1
代表化合物
伞形花内酯(7-OH香豆素) 瑞香内酯(7、8-二OH香豆素) 七叶内酯(6、7-二OH香豆素) 七叶苷(7-OH,6-O-葡萄糖苷) 滨蒿内酯(6、7- 二OCH3香豆素) 蛇床子素(7- OCH3,8-异戊烯基)
学习重点: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显色反应及
提取分离方法。
12
第三节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学习内容: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2、香豆素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3、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4、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13
当归
白芷
茵陈
14
蛇床子
补骨脂
秦皮
15
第三节 香豆素类coumarins
8
9
苯丙酸类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 常与一些酚酸、鞣质、黄酮苷等混在一起,分离
有一定困难。 一般采用——纤维素、硅胶、大孔树脂或聚酰胺
等反复色谱。 鉴别反应(利用Ar-OH的性质): ①1~2%FeCl3/MeOH ②Pauly试剂:重氮化的磺胺酸 ③Gepfner试剂:1%亚硝酸钠溶液与相同体积10%
代表化合物
5 6
7
O
OO
8
当归素(白芷内酯,母核结构)
虎耳草素(5、6 - 二OCH3 ) 异佛手苷内酯(5- OCH3)
22
香豆素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吡喃香豆素(线型) 6、7- 吡喃香豆素
OH OH
5
O
8
OO
代表化合物
OH OH
5
O
8
OO
紫花前胡醇
23
香豆素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吡喃香豆素(角型) 7、8-吡喃香豆素
5
O
8
O
O
代表化合物
5
O
8
O
O
O C O C H3 OCO
白花前胡丙素
24
香豆素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其他香豆素
代表化合物
a-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 香豆素二聚体、三聚体 异香豆素
HO
CH2C CCH3
O HO
O
茵陈内酯
25
HO
MeO
OO
黄檀内酯
MeO MeO
OO
rutaculin
OMe
MeO OO
C O O H O H
咖啡酸
阿魏酸
丹参素
7
苯丙酸衍生物
苯丙酸类化合物常与不同的醇、氨基酸、糖或有机酸等结 合成酯存在,其中一些化合物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HOOC
O OC
OH OH
OH
OH
OH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绿原酸是3-咖啡酰奎宁酸,存在于很多中药如茵陈、金银 花中,是其抗菌、利胆的有效成分。
2
第一节 概 述:
含 义: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 — C3单元的天 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存在形式:单独存在:C6-C3 以2个、3个、4个或更多的C6-C3结构单元 聚合而成
3
二、分 类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分为:
(一)苯丙稀
(二)苯丙醇
(三)苯丙醛
(四)苯丙酸及其酯
(五)香豆素
(六)木脂素
(七)木质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