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不同的礼物反映了他们身份等级不一,故B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身份等级问题,没有反映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排除A。
C 是对材料的误读,这种礼节规定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
D 项说法错误,周礼维护的是奴隶制的等级秩序。
25.【答案】B
26.【答案】B
【解析】男尊女卑以及妇女贞节观念是理学的重要内容。
材料反映出宋代妇女可离婚、再婚,而且法律也允许,由此可知,理学在宋代还没有产生较大影响,故B 项正确。
妇女是否拥有婚姻自主权,材料不能确定,可排除A 项。
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仅凭一条对离婚情况的规定,不足以得出国家重视男女离婚案件的处理,故排除
D 项。
27.【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清朝废除匠籍,官府出银雇募,说明工匠对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募关系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 项。
“出银雇募”会增加工匠收入,排除A 项。
B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
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后叶就被民营手工业超过,排除D 项。
2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本质上看它是封建制度内的自我调整”可知,该学者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这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故答案选D 项,排除A 项。
材料并没有评判洋务运动成功与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5页)
否,排除B。
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主观目的背离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29.【答案】B
30.【答案】A
【解析】“许多并非共产主义者的报刊”刊登文章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以迎合读者,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增大,但不能得出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故A 项正确,排除B 项。
材料没有反映新文化阵营的情况,可排除C 项。
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十月革命的关注,但不能因此得出走十月革命道路成必然,可排除D 项。
31.【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69 年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中国北方构成巨大威胁,再结合材料可知,当时中国领导人认为苏联既是中国的主要威胁,也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因而中国政府希望改善中美关系,故答案选A 项。
当时中国还没有实力与美苏并列,可排除B 项。
材料反映出中国想与美国改善关系,无法推知苏联的行动,可排除C 项。
意识形态的分歧依然存在,“消失”一说错误,可排除D 项。
32.【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不接受任何未经论证的东西”“把伟大的传统放在他的辩证法之上来衡量”体现了苏格拉底对理性的重视,故D 项正确。
根据材料“放在他的辩证法之上来衡量”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思想文化领域,与对民主政治的态度没有直接联系,可排除B 项。
A 强调美德来自于知识,与材料主旨无关。
C 项指的是智者运动的影响,排除。
3.【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分权制衡体制。
再结合材料“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在逐渐扩张”可知,分权并非权力平分,分权是相对的,非绝对的,故C 项正确。
民主政治与共和政体的重要体现是代议制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这些没有因行政权扩张而改变,可排除A、B 项。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不会因行政权扩大而改变,可排除D 项。
34.【答案】D
文科综合历史第2页(共5页)
【解析】材料反映的只是军事实力的某些方面,不是国力的全部,故A 项可排除。
表格信息反映的还有坦克、飞机、战舰等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排除B 项。
此时期美苏争霸,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排除
C 项。
从时间上看,当时美苏正展开争霸,苏联的武器数量增长较快,苏美间的军事实力逐渐缩小,
由此可知当时苏联处于攻势,故D 项正确。
35.【答案】A
41.【答案】(1)内涵的变化:从通过仁德、慎刑追求公平、正义转变为通过严刑峻法维护专制集权。
(4 分)
变化的原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法家思想成为重要的治国理念。
(8 分)
(2)特点:引进西方司法服饰,并将东西风格进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司法服饰;(4分)体现近代司法独立的职业特征。
(3 分)学&科网
影响:构造了一定的法庭仪式,利于维护法律信仰与权威;有利于司法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6 分)
【解析】第(1)问,“变化”可抓住材料“其温顺善良的外形,实则承载着华夏民族公平、正义的诉求”“形成更加严酷、凶悍的新獬豸形象”即可概括得出。
“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秦汉以来”并联系当时中国政治、思想上的重要变化分析得出。
第(2)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维新变法期间……从日本、德国引进大陆法系的黑袍式法服”“政府引进的法袍用玄色绸布制作,在白色的缂带后面衬以略宽的乌黑的章绒”等回答。
“影响”从维护法律权威、促进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分析得出。
42.【答案】示例1
论题:“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3分)
阐述:斯宾塞的观点,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政治上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经济上要求实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也开启了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时代。
社会达尔文主义所鼓吹的绝对自由竞争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心态。
(9 分)
文科综合历史第3页(共5页)
示例2:
论题::进化论不适宜引入人类社会。
(3 分)
阐述:斯宾塞主张绝对的自由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要将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淘汰掉,这一主张是错误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作为他们反对弱势人群以及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进行辩护的理论工具。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对外大肆殖民扩张,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给亚非拉带来巨大灾难。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实施的种族屠杀暴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其“理论依据”之一。
(9 分)
(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若言之有理亦可)
45.【答案】(1)措施:健全地方基层组织;清查人口;制订“输籍法”。
(6 分)
(2)影响:加强了地方治理;使政府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民众赋税负担。
(9 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制定了保闾制度”“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等进行概括。
第(2)问,结合材料“得到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和所学知识,从加强地方治理、增加劳动力、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科网
46.【答案】(1)结束前:规模、数量、任务授权都受到较大限制;主要目的是单纯维和,主要作用是敦
促敌对双方执行停火协定。
(3分)结束后:数量、规模扩大;担负军事和民事等多重维和任务;(3分)维和目的不仅是防止冲突,更重要的是立足地区或国家的持久和平;参与人员更多元。
(3 分)
(2)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操纵联合国,作用发挥受限;(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亚非拉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成员结构发生变化,作用增强。
(4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维和行动的规模、维和行动的主要作用及主要目的等角度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国际环境的变化、联合国成员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47.【答案】(1)特点:创立职业院校,学科专业丰富;工读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重视对学生职业思想
文科综合历史第4页(共5页)
的教育;办学目标明确并具有前瞻性。
(8 分)
(2)评述:有利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2分)丰富和发展了职业教育理论、办学指导思想,为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3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技术人才。
(2分)
文科综合历史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