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性骨折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骨质疏松性骨折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静脉血 栓形成
褥疮
心脑血管意外
物理疗法
运动康复
康复 措施
个性化的康复辅具
谢谢
? “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从站立高 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
1
2
流行病学及
3
其特点
4
5
6
全球每 3 秒钟发生 1 例
约50%的女性和 20%的男性在 50岁之后 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50 %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 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 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 4倍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 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 20%以上、永 久性致残率可达 50%
锁定钢板内固定
解剖钢板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药物干预的目的
改善骨质量
防治感染
抑制急性骨丢失
缓解疼痛
提高骨量 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钙剂和维生 素D可与抗 骨质疏松药 物联合使用, 并贯穿 整个 治疗过程。
钙剂
可改善 骨矿化、 减缓骨 量丢失。
可促进钙 吸收,降 低再骨折
特点六
多见于老年人群,常 有合并症,全身状况 差,并发症多,治疗
复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
胸腰段 椎体
髋部
腕部
(股骨近端) (桡骨远端)
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畸形
骨擦感(音)
反常活动
骨密测度定(BMD)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X线: 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 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 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 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钙剂应注重元素钙含量, 骨质疏松药物者,应重
推荐补充元素钙1000
新评估骨质疏松状况,
mg/d;普通维生素D补充 不建议盲目停药。
剂量推荐为800IU/d。
骨折发生前,未使用抗骨质疏松 药物者,应在骨折处理后,患者 全身情况稳定时,尽早使用抗骨 质疏松药物治疗。
泌尿系感染 肺部感染
远期还可能残 留疼痛和肢体 功能障碍
作为日常补充。
药物干预原则
? 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需要根据骨质疏松严重程 度,注重个体化原则 ,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 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等诸多 因素,合理应用。
? 需要强调的是, 不推荐同时联合应用同一作用机 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完成概述
骨折后,早期钙和维生
素D用药剂量可酌情增加; 骨折发生前,已使用抗
CT: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 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 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 的压迫情况。
MRI :常用于判断椎体压 缩骨折是否愈合、疼痛
责任椎及发现隐匿性骨
折,并进行鉴别诊断等。
实验室检查
检查基项本目
检选查择项性目
生化骨碱 性磷酸酶等
血沉、性腺激素、血 清25羟基维生素 D、 甲状旁腺激素、 24h 尿钙和磷、甲状腺功 能、皮质醇、血气分 析、肿瘤标志物、放 射性核素骨扫描、骨 髓穿刺或骨活检等
推荐尽早 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1 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选择人工股骨头
置换还是人工全 髋关节置换,主
2 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要根据年龄、全
身 状 况 、 预 期 寿 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 命等 因 素 来决 定3。 稳定型骨折或合并内科
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可以酌情采用外固定架 或非手术治疗
空心钉内固定
? 治疗方法: 卧床、支具及药物等方法 需要定期拍片检查,以了解椎体压缩是
否进行性加重。
1. 椎体强化手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 (PVP)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2. 微创经皮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
3. 开放手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
适应症一
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剧烈
风险。 维生
素D
抗骨质疏松药物
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
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利塞 膦酸钠、唑来膦酸(依固5mg1年 1次)、伊班膦酸钠
中成药
仙灵骨葆胶囊
维生素K类
抗骨质 疏松药物
促进骨形成类药物
? 骨化三醇及其类似
活性维生素D类 ?
物——阿法骨化醇 适用于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但不推荐
髋 部 骨 折
髋部骨折特点
? 致畸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恢复缓 慢;
? 骨折后第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25%;
? 存活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 的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5%~25%的 人需要长期看护。
? 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负重功能,减少卧床 时间。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分型(按骨折部位)
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椎体成形器械或材料过敏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禁忌症
1
手术
相对
2
禁忌 3 症
4
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 椎管内有骨块
有出血倾向者
身体其他部位 存在活动性感染者
与椎体压缩骨折无关的 神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1、椎体成形术 (PVP)
2、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微创
止痛效果明显
显著减轻了陪 护人员的护理 重建骨骼的生物 负担 结构和机械强度, 可早期下床
局麻
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极大地减少手术风险, 避免了卧床、制动、固 定所导致的并发症,明 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经皮微创 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
? 适应症:
? 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 椎体压缩变形需要复位固定者; ? 年轻患者,不适合做椎体成形手术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概念
?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 骼系统疾病。
? 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 度和骨质量。
?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本篇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VS
骨质疏松性骨折
? 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 ,指在日常生活中 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 外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fragility fracture)。
适应症一
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
适应症二
不稳定骨折
适应症三
手法复位后桡骨短缩超 过3 mm
适应症四 侧位X线片示背侧 成角超过10°
关节面台阶超过
适应症五
2 mm
适应症六 手法复位不满意者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
经皮撬拨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桡骨远端髓内 钉固定等
切开复位钢板 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特点一
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 快 速骨丢失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特点二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 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
不愈合
特点三
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特点四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 质量差,且多为粉碎 性骨折,复位困难, 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特点五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 差,内固定物易松 动、脱出,植骨易 被吸收
髓内钉、重建钉 (髓内)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髓外、切开)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治疗目标: 恢复平整关节面、掌倾角和尺 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及相邻关节面的吻 合关系,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腕关 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方法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症
适应症二
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适应症三
椎体骨折不愈合或椎体 内部囊性变
适应症四 椎体骨坏死
适应症五 部分椎体肿瘤
适应症六
高龄患者、不能耐受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早 期手术,可有效缩短 卧床时间,减少骨折 并发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禁忌症
1
手术
绝对
2
禁忌 3 症
4
不能耐受手术者
无痛、陈旧的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IOF推荐Ⅰ型骨胶 原氨基末端肽 (P1NP)和Ⅰ型胶原 羧基末端肽 (S?CTX),有条件 的单位可检测
诊疗原则及流程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处理
复位、固定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药物干预
基础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并发症的预防
治疗 原则
骨 折 处 理
? 适用症: 轻度椎体压缩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动力髋(DHS)内固定术
股方肌带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转子间骨折
? 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复位内固定
? 手术方式: 闭合或切开 ? 内固定方式: 髓内和髓外
? 从生物力学角度,髓内固定更具优势。
?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不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常规治疗方 法,仅当作 一种补充手段 。
PFNA内固定术 (髓内、闭合)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 非手术治疗: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方法为颈腕吊带悬吊、贴
胸位绷带固定或肩部支具固定等。 ? 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 ? 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择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锁
定钢板、肱骨近端髓内钉等。克氏针、螺钉、张力带固定操作简 便,对组织损伤小 ? 对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或四部分的严重粉碎性高龄骨折患者,可 考虑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L3椎体压缩性骨折
L2椎体压缩性骨折
L1椎体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