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2752专业名称:轮机工程技术(海军直招士官方向)专业代码:520405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3)(一)行业背景 (3)(二)专业建设优势 (4)二、专业建设目标 (6)(一)专业发展目标 (6)(二)人才培养目标 (6)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7)(一)军地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7)(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三)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9)(四)课程建设 (10)(五)教学模式改革 (11)(六)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1)(七)师资队伍建设 (12)(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13)(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3)(十)准军事化管理 (14)四、保障措施与预期效果 (15)(一)建设保障措施 (15)(二)预期效果与绩效考核指标 (17)五、建设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18)(一)专业建设资金预算及筹措 (18)(二)专业建设资金投向及安排 (18)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轮机工程技术(海军直招士官方向)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1.航运业对航海人才的需求航海教育的发展与航运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截止“十一五”末,全国持有有效国籍的船舶205241艘,达1.19亿总吨,包括海船18946艘、5982万总吨,内河船只186295艘、5920万总吨。

同时据伦敦德鲁里咨询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到2012年,全球高级船员的供给数量为546,100人,需求数量为630,000人,短缺数量将增至8.39万人。

根据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组织的“2015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预测结果,我国最近5年内年均需要航海人才数为8641人。

同时,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和《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年修正案(简称STCW78/10公约)的生效,对航海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航运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各海员教育和培训机构急需加强航海类专业的建设。

2.海军的发展对士官人才的需求海军是知识密集型的兵种,涉及通信、动力、导弹、新材料等许多高科技领域,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非常高。

士官是舰艇上拥有专业技术才能的战斗员,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已经成为海军为未来军事斗争所做的一项紧迫工程。

2009年底全面施行的《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改进了士官选拔办法,逐步扩大从地方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的数量。

为推进新形势下直招士官工作的发展,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根据总参谋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规定,从2012年起开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以胡主席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队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军委《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和全军大学生士兵工作座谈会精神,遵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通过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的途径,按照需求牵引、保障重点、确保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部队提出需求,纳入高校教学,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军地通用士官,毕业后补充到士官岗位服役,以拓宽部队专业技术士官来源,提升士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凭借丰富的水上办学经验和多年来为海军士官岗位输送优秀毕业生的良好声誉而被列为全国海军直招士官试点4所高校之一,其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

(二)专业建设优势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主办,是交通运输部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港口与航运系、设计艺术系、公共课部等7个教学系部。

港口与航运系是学院的特色系部之一,现有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四个专业,具有40多年的水上专业办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航运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2010—2020年实施重大项目和开展改革试点的部署,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被湖北省确定为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其中“航海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获“湖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湖北海员”等十大职业教育品牌建设。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紧跟航运业发展动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持适任证书上岗是海员工作的强制要求,为适应《STCW78/10公约》和我国海事法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航海人才,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课证融合,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证融合”即将《STCW78/10 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和无限航区三管轮适任认证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效融合。

2.课程建设成效明显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推进课程建设,遵循高职教育理念,按照行业标准,重构了课程体系,编制了课程标准,进行了课程改革,建成了《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轮机工程制图》等精品课程,编写了《海上个人求生》、《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海上急救》、《救生艇筏和救助艇筏操作及管理》、《船舶精通急救》、《船舶防火与灭火》、《动力设备拆装》、《动力设备操作》、《船舶电站操作》、《电工工艺与电气测试》等系列教材,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3.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优越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动力实训室、辅机实训室、电工工艺实训室、船舶电站实训室、语音室、金工工艺实训室、计算机远程终端考场等多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并与上海鼎衡船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3000KW及以上二/三管轮的实训及实操评估要求,为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提供优越条件。

4.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海上资历的高级船员或从航海类院校引进毕业生,充实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师资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上船顶岗工作。

学院还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船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参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学院航海教育的发展献策献力。

目前,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有专业教师共计23人,其中具有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教师达1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

5.为海军部队输送合格士官到目前为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为社会输送1250名专业人才,其中,为海军部队输送士官岗位人才共计68人。

二、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遵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按照需求牵引、保障重点、确保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引入军队标准,建立军地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深化“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合海军直招士官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与实训基地,培养一支胜任海军直招士官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将本专业打造为海军直招士官订单培养基地。

(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建设信息化海军、打赢信息化海战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军事素质高,身心健康,具备舰船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能力,“政治合格、打赢需要、上岗顶用、部队欢迎”的合格海军士官。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一)军地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成立军地合作工作小组成立军地合作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为:关注国防动态和军队建设,研究海军士官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院与部队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研究制定海军直招士官培养的各项工作规范。

2.定期开展学院与部队双方交流活动制定学院与部队双方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和海军教官参与教学的实施细则,邀请海军教官到学院开展海军文化、专业知识讲座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海军训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对海军文化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海军士官岗位的认识,加大部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研究制定相关制度研究制定符合海军直招士官培养需要的《直招士官学员手册》、《直招士官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直招士官实训规程》、《直招士官教学质量标准》等制度,规范海军直招士官培养工作。

表3-1 军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经费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经费预算(万元)1 成立军地合作工作组0.52 完善军地合作机制0.53 军地合作交流活动 1合计 2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的“课证融合,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航运业的发展需求和公约的要求而制定的,与海军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并完善“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内涵“13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如下:“1”个确保:确保政治合格;“3”个打牢:打牢科学文化基础、打牢军事素质基础、打牢身心素质基础;“2”个提高: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组训管理能力;“2”个融合:工作岗位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学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相融合。

2.措施将海军士官岗位工作任务向学习领域进行转化,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岗位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借鉴部队教学与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引入部队教学训练标准,进行教学监控,加强学校与部队的交流与沟通,促进能力提升,实现学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相融合。

坚持“2”个融合,通过实施5个计划,实现“132”:(1)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计划,确保政治合格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爱”教育、校园文化教育,使学生实现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理想抱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扎根军营、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实施科学文化教育计划,打牢科学文化基础通过设置高等数学、物理学、实用英语、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基础教育课程,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3)实施军事素质训练计划,打牢军事素质基础通过军事基础训练、海上基础训练、管理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军事基本常识、熟悉部队一日生活制度,规范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军人气质和作风,掌握游泳、防化基本技能,培养组训能力,提高管理带兵能力。

(4)实施体育心理训练计划,打牢身心素质基础通过基础体能、基本技能、特项训练、体育竞赛等项目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体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顽强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