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高二上学期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高二上学期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层次的区域2.下列有关左图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答案】1.C2.B【解析】1.考查区域的特征。

左图是区域的自然带,是按照植被类型划分的,故A项错误;右图是政区图,故B项错误;左图显示,区域之间的植被类型不同,差异较大,故C项正确;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国家的区域,故D项错误。

2.据图可知,甲图所示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热量丰富,故A项错误;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故B项正确;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故C项错误;丁区域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营养物质流失的多,土壤肥力较差,故D项错误。

【点睛】区域的概念与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①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山脉的主要走向大致为A.东西B.南北C.西北—东南D.东北—西南4.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A.鄱阳湖面积缩小B.该区域山麓树木大量落叶C.该区域河流水量较大D.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3.D4.A【解析】3.根据河流的流向判读地势的高低,判读山脉的走向。

图中河流,主要的流向为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说明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故D项正确。

4.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鄱阳湖区域降水较少,湖泊补给量较小,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该区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项错误;正值降水少的季节,河流水量较小,故C项错误;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偏北风控制,故D项错误。

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以制作“中江挂面”闻名的小山村。

中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

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

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

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原因B.饮食习惯C.盛产小麦D.气候原因6.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A.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B.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C.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D.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多【答案】6.C【解析】5.根据材料,处于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故A项正确;饮食习惯、气候不是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故B、D项错误;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故C项错误。

6.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适宜晾晒,故C项正确;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销量、原材料、水质、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不是主要因素,故A、B、D项错误。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黄色中国”—海拔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8.关于各区域与其命名组合正确的是A.①-“黄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银色中国”B.①-“金色中国” ②-“银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C.①-“银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D.①-“金色中国” ②-“黄色中国” ③-“银色中国” ④-“绿色中国”【答案】7.B【解析】7.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故B项正确;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原因是高寒多冰雪所致,故D项错误;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故C项错误;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A项错误。

8.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结合选项B项正确。

地理信息技术逐渐被大量运用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环保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各地区秸秆着火点,若图中甲为环保部,乙为秸秆着火点监测区,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10.我国某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国产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单车也不会出现“漂移”。

若图中甲为国内某共享单车企业,乙为共享单车,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遥感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答案】9.A10.D【解析】9.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A项正确。

10.北斗导航系统具备民用功能,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北斗导航系统,D项正确。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赤潮、酸雨、水土流失B.海洋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干旱、洪涝灾害D.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红漠化12.图中乙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质疏松②大风日数多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植被破坏⑤不合理的灌溉⑥地壳活跃,岩层破碎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11.B12.B【解析】11.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甲位于渤海湾,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海洋污染;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丙位于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12.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结合选项,B项正确;大风日数多和不合理的灌溉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故②⑤错误。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湿地广布C.畜牧业发达D.人口稀少14.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A.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B.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C.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D.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答案】13.B14.B【解析】13.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较少,故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以冰雪融水为主,有多年冻土,形成湿地,成为黄河“蓄水池”,故B项正确;以游牧业为主,畜牧业不发达,故C项错误;人口稀少与称为蓄水池无关,故D项错误。

14.图示曲线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荒漠化总面积波动增加,故A项错误;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故B项正确;轻度荒漠化整体上增加,故C项错误;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增加为主,故D项错误。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

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

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草场退化B.水土流失C.森林破坏D.土地盐碱化16.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最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答案】15.A16.C【解析】15.据材料可知,共和县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说明了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故A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