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卷2008.1 学校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读图1“不同类型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3题。
图11.图1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图1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1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B.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乏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也称环境人口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C.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人口容量D.人口合理容量是资源环境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5.关于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B.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土地退化C.人口增长必然导致环境污染D.地球上的人口规模超过了环境承载力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技术水平B.生活消费水平C.社会经济水平D.资源状况7.下列关于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身体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三者的决定性因素B.三者都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C.环境污染影响人口的身体素质,进而影响死亡率D.环境中缺碘会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使死亡率上升8.家庭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材进行室内装修,可能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是A .有害化学气体超标B .放射性物质超标C .生物性污染物超标D .诱发地方病表1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9~10题。
表1:9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 .老年人口多于青少年人口 C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 .以青少年人口为主10.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因素 ②增加经济收入 ③ 农业生产的需求④第三产业的发展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11.图2为 “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图中数字表述内容正确的是 A.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B.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③—--人口增长速度适中D.④——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图3为某城市规划图和等时线示意图。
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中①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读图回答12~15题。
图3图212.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3.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A.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B.经济活动频繁,内部分区不明显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最中心区以批发活动为主14.关于四个地点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兴建住宅区B.②地交通条件优越,可兴建大型钢铁厂C.③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D.④地位于城市郊区,最适合兴建大型家具、建材商城15.交通畅通的区域位于城市的A.东部B.南部 C.西部 D.北部表2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回答16~17题。
表216.有关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距离2公里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区B.城市的功能分区只受地租因素的影响C.城市规模越小,功能区的种类越多D.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17.从付租能力看,住宅区到市中心的最佳距离范围约为A.0~2千米左右B.0~4千米左右C.3~4千米左右D.大于5千米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化以及新区建设的问题,读图4“我国某城市新区建设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新城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河流的上游 B.尽量少占耕地C.地势平坦宽阔 D.位于城市的下风向19.在该市的规划新区中,适宜布局化工厂的是A.AB两地B.GE两地 C. CD 两地 D.DF地图5表示城市的几种规划方案。
其中圆圈代表城市外缘,圆心代表市中心,据图回答20~22题。
20.①~④方案中规划合理的是A.①②B.②④ C. ②③ D.③④21.方案⑤中商业区的布局体现了商业区A.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为寻求更大的停车场向城市外缘迁移C.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沿线 D.为降低成本有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22.方案⑥中防护带内可以设置A.学校和仓库 B.大型超市和疗养院C.体育场和绿地D.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图6为某城市地图,读图回答23~25题。
图例城区公路铁路图623.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A.组团式B. 集中式C.放射状式D.分散疏松式24.影响该城市地域形态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B.交通运输C.国家政策D.宗教文化25.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优点是A.城市各部分分布集中,便于集中管理B.城市各部分分布集中,城市设施的利用率高C.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D.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较少,建设成本低26.城市景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A.道路格局B.民俗文化C.城市建筑D.交通工具27.下列有关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B.同类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相同C.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取决于其占据空间的大小D.文化景观的功能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28.重庆是我国酸雨的重灾区,酸雨对其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①旅游风景区森林大面积死亡②城市建筑物及雕塑被腐蚀③降低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④对景区地质地貌的严重侵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民居是地域文化的代表,西双版纳地区的典型民居是傣家的竹楼,黄土高原上的典型传统民居是窑洞,回答29~31题。
29.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主要是因为A.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B.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为落后C.当地为高温多雨的气候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30.黄土高原修建窑洞是因为当地①气温年较差比较大②缺少树木做建材③没有盖砖瓦房子的传统④有深厚的黄土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1.以上传统民居的不同建筑形式主要反映了两地A.经济条件的差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C.人文因素的影响 D.人们的审美观点不同32.下列事物能反映地区文化特点的是①紫禁城的红墙黄瓦②东北人高大魁梧的身材③内蒙古那达慕大会④新疆人说普通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3.关于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区是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系统的覆盖区B.文化区的范围越大,体现出的重要性越强C.文化区一般与其所在的自然区范围相重合D.我国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不属于文化区34. 海尔集团在海外设厂,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其文化扩散的主体是A.海尔集团 B.海尔集团海外分厂C.海尔集团的本地员工D.海尔集团海外分厂的员工35.攀枝花钢铁企业通过向“宝钢”学习,制定了本企业的改革措施,这种管理经验的传播属于A.等级扩散B.传染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Carnival在欧洲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其前身是欧美狂欢节,来源于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活动形式类似于中国的庙会。
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香港人将它译为“嘉年华”。
回答36~37题。
36.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嘉年华”体现了旅游资源的①可创造性②季节性③长存性④多样性A.①③B. ①④C. ②④D.②③37.早期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属于A.物质文化景观B.精神文化景观C.文化艺术景观D.风土民情38.“山中观瀑布,远望如匹练垂空,而近观飞瀑,则如龙飞凤舞”这种美感来源于①大自然的动态美②观赏者的观赏角度不同③大自然的色彩美④观赏者的观赏距离不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39.下列旅游景观中,能体现其科学价值的是①桂林山水②杭州西湖③庐山④泰山石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0.北京动物园已有百年历史,从2004年开始很多学者专家围绕动物园是否搬迁至郊区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分析,动物园难以搬迁的主要原因是A.旅游价值将会降低 B.交通的通达性降低C.郊区的接待能力较低 D.市场距离增加41.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于A.发达的交通 B.许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C.跨国公司的形成 D.科学技术的进步42.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目的是A.加强区域内部的互助合作、消除壁垒、组成共同市场B.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C.保持成员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稳定发展D.形成外向的保护性和内向的竞争性43.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机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造成阿以冲突的内部原因有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领土和水资源的纠纷③石油资源的争夺④民族和宗教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台风影响较小的是A.鲁、冀B.粤、桂C.台、浙D.闽、赣4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部分领土处于低纬度地区B.我国是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国家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地区D.我国位于太平洋的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46.下列国家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属于内陆国的是A.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B.朝鲜、蒙古C.哈萨克斯坦、阿富汗D.缅甸、老挝47.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省是少数民族种类最集中分布的省区B.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C.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D.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48.长江与黄河下游河段共同的水文特点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流量大C.结冰期长D.含沙量小49.据表3中甲、乙两地的资料判断,造成两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表3:A.纬度位置 B.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 D.太阳高度角50.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划分了①暖温带与中温带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③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二、综合题(共50分)51.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出现过人口迁移,读图7、图8“人口迁移示意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美国及周边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表示人口流入地,-表示人口流出地)图7 图8资料一:《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7》(2006)发布,中国流动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形成世界最大人口迁移流。
资料二:美国在19世纪开始了从东部向中、西部的开拓,形成巨大的移民浪潮。
近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引发了由东部向西部的人口流动。
(1)按迁移方向划分,图7中箭头①所表示的人口迁移属于____________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图8中箭头②所表示的人口迁移属于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