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虫的村落》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虫的村落》教案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3. 草虫的村落【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丛;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一只黑甲虫;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草丛周围的虫子的洞穴;看到了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花色斑斓的小圆甲虫,还有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奏出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一群振翅鸣叫的甲虫;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

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的世界生动展现在大家面前。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及作文训练的内容,都是发挥想象,说、写自然界的音响或景象。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整体训练的重点是,思想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上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背诵和练笔形式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课标表述】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7.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8.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学习目标】1.会写11个字,重点写正确“谧、巷、庞”,写好“烘、烤”等火旁的字,注意火字旁的写法,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学会联系上下文,推想“静谧、勤勉、音韵、勤勉、花色斑斓、驻足痴望”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生灵的喜爱和赞美,抄写喜欢的语句。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5.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展开想象,写出对小动物独特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识词状况,评价目标1;(终结性评价)2.通过同桌两人从书写正确、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五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单第二题),评价目标2;(终结性评价)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推想的方法理解“静谧、勤勉、寒暄”等词的意思(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评价目标4、5;(过程性评价)5.通过小练笔,检验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价单第五题)评价目标。

(终结性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

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

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

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段后的感受吗?(情趣猛然,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原来虫虫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设计意图]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草虫的村落。

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交流反馈:(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1)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2.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1)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甲虫。

具体游侠一样的品格,不服输,不气馁,终于走出了困境。

)(2)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3)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4)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

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

这是作者对小虫子们最高的赞美!作者此时已全身心在进入了虫子的世界,被甲虫音乐家们的演奏所深深地陶醉!)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5.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三、对比阅读,丰富知识我们再来看一段写昆虫的例文:蝉的音乐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交流:《草虫的村落》和《蝉的音乐》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1.出示小练笔的要求: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和蝉这些小生灵有情有意。

相关主题